很多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看育儿的书,希望通过书籍能带给他们一些启发,其实底层逻辑确是:每一个选择在我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都很害怕选择,往往会把选择权交给平时很靠谱的人或书来帮我们做决定,其实最核心的点是我们怕承担后果。
作为大人,我们也会有这种恐惧的负面想法,更何况是孩子?在生活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曾经为孩子操办过很多,把本应由他们去思考、去选择、去承担的事情全部揽上身,但是过后,家长们却忘记了有多少是自己曾经干涉过的痕迹,从而导致孩子有今天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能不做选择就不做选择、能不承担责任就不承担责任?
萌姐常说:“思维决定行为”。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请改变对方的思维。否则只是从行为上纠正,最终你仍旧无法让对方越变越好。
孩子厌学、家长不督促就不学习,怎么办?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真的是被戳中了,以前只要我看到有解决孩子这方面学习的书,我都会把它们买下来,然后好好研读,希望能从中能获得让孩子变好的点,让孩子从此变得爱学习。然而这一轮下来,我不单没有改变孩子,反而让自己越学习越焦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过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
在《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里面。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我觉得它和萌姐的自主思维是能够对应得上的,这种内驱力无论是作用在孩子抑或是家长身上,都十分受用。
但是萌姐却告诉我们一个小tips,因为她大学是主修脑神经认知学科,她说:根据科学研究证明,基于大脑奖赏回路的神经机制,要使一个行为持续进行下去,只靠内驱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家长能给予孩子二次正向反馈。
什么是二次正向反馈?它绝对不是一句:“哇,你好棒,继续努力。”这么简单的话语,而是要发现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用最真诚、最具体的描述来肯定孩子。这样的反馈才是有价值的,并让孩子知道自己进步的点在哪里。
现在的我对孩子的日常变现会更在乎,只要是行为上有进步的点,我都会第一时间看着他的眼睛,并真诚地告诉他在哪方面他做得很棒,期待他可以保持这种好习惯。并且还会专门用一个小本本来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无论是他做得好又或者是不好的地方,我都会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内容也会写得非常具体。
这种做法和王阳明当时在他们村县设置的好人好事记录册有相似的地方,王阳明要求县里的官员要把村民做得好又或是不好的点都一一记录在案,这种光荣与惩罚无形中就给予众人一种鼓舞与警示的作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相信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以上的卡点,如果你有一些建议或想法欢迎一起讨论,让彼此的孩子越变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