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蓝歌老师和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非常荣幸的再次受到蓝歌老师的邀请,来与大家分享写作心得。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素素来自广东揭阳,是一个业余的写作爱好者。我是地道的潮汕人,普通话说的不是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是自媒体小白一枚,在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参加了蓝歌老师的两期日更营。
我从第一期对新媒体写作毫无概念到第二期成为日更营的状元,这期间除了自己对新媒体写作的热爱,与老师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密不可分。
下面就让我把自己参加两期日更营以来的5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关于新媒体写作技巧:寓教于学
日更营以每天的主题打卡模式为主,老师会定期分享写作干货。
有些小伙伴会觉得刚开始没有大量方法论的引导无法系统地写作,但其实在日更的过程中,是我们习得写作技巧的途径。
古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蓝歌老师这种主题打卡的方式很适合初学者牢固地掌握写作技巧。
在日更的过程中,我们在写作中找感觉,根据老师的点评不断地精进写作水平,也顺带掌握了写作技巧。
包括如何找切入点,如何取一个让读者有阅读欲望的标题,如何谋篇布局;还养成了自律的习惯,绝对是个一举多得的历程。
二、关于孤独:一群人写作不孤单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在这个流行炒股热、炒房热赚快钱的时代,写作这种慢功出细活的行业经常不受待见,也经常不被身边的人所理解。
我们仅凭满腔的热血在孤军奋战,找不到同盟。这种孤独感更多是心理上的。
参加日更营后,每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几乎谢绝了所有的社交,只为多一点时间用在写作上,这种闭门造车的日子也时常会有孤独感涌上心头。
有一天我在群里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后,运营官跟我说:“我们就是你的社交。”她的话让我倍觉温暖,是啊,一群人写作不孤单。
大家都是同频的人,在日更的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小伙伴相互点评。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点评,点评是一个利他利己的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借鉴优秀小伙伴的写作经验,比如一切安好和郑晚两位小伙伴,都是比较优秀的,在学习她们起标题的技巧以及行文逻辑时,总结自己的不足,可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关于时间安排:挤一挤还是有的
相信参加日更营的小伙伴有许多都是业务写作者,有的甚至是二胎宝妈,每天都有许多要处理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因此灵活地安排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我每天会利用白天的碎片化时间先确定选题、通过知乎、微博、豆瓣等APP软件捜集素材,等到晚上忙完家务大概8点左右才坐在电脑前写文,大都能按时打卡。
如果大家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当然更有助于提高行文质量。只要你心中有写作这个念头,生活中的一切就会为写作让行的。
四、关于写作的感觉:在写作中摸索
刚开始接触新媒体写作的小伙伴可能会像我一样手忙脚乱,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但不要紧,只要我们跟着蓝歌老师,听说照做就可以了。
蓝歌老师的知识星球和公号生产力上有许多关于新媒体写作的干货分享,在日常的写作中,如果理不清头绪我会到那里翻看,有时老师的某一句话就会让我茅塞顿开。
大家平时有空也可多参考一些优质公众号的文章,比如粥左罗和十点读书、洞见等大号的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的感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在日更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借鉴,但只要坚持,在21天的日更中基本就有新媒体写作的意识了。
五、关于新媒体写作的意义:个体的救赎与修行之旅
村上春树说:“我们写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世俗纠缠和损贬。”
日更营写作让我告别了以前自嗨的模式,不再整天沉迷于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自怜自艾;而新媒体写作看似在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热点事件,似乎与己无关,实则是我们三观的投射。
“你是怎样的人,便会看见什么”,新媒体写作在煅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让我们的三观得以整合。
比如在写网络暴力、泰国推妻坠崖事件中,我们见证了人性的恶,因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写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的新闻热点中,我们看到了专注的力量。
这些热点的写作让我们反观自身,迫使自己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对世界抱有更大的好奇心,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变得更加宽容和友善。
所以我认为新媒体写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写作本身,它更是一种个体的救赎与修行。非常有践行意义。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或许已经跃跃欲试了吧,蓝歌老师的日更营名额有限,许多小伙伴都是要靠抢才能报上名的。
心动不如行动,别犹豫,大家赶紧上车,相信21天里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新媒体写作技巧,更能认识一群爱学习爱写作的同频的小伙伴,同时还是一次身心的修行之旅!绝对物超所值!
最终,你会像我一样,在蓝歌老师的日更营中获得更高的起点,找到写作的方向和动力;你会感恩遇见,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