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鸠占鹊巢”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即带有贬义,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这一用法早在清代纪明《阅微草堂笔记》中就已出现:“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古鹊巢?”
但凡成语,一般皆有典故和出处。
为了解该成语真正的面貌,我们先去找寻它的出处。
该词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本是一首祝贺贵族女子出嫁的歌。诗人看到鸠鸟居住在鹊巢中,联想到女子出嫁住进男方家里。是《诗经》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后来出现的“鹊巢鸠据”“鸡居鹊巢”都是指女子出嫁,住在夫家。
在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化中,该成语又逐渐引申出强占他人的居处或位置的含义。
至此,“鸠占鹊巢”从喜庆热闹的情景转变为蛮横跋度的场面,从褒义走向了贬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