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的突破不仅仅在书写,更多的是理解情景,在句子结构中把握节奏和停顿,特别是轻松地在文章中自己理解和朗读,让阅读的流畅度更好。
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raz的书从之前的2本,增加到3本,每周循环,每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来讲述并分享,看到了娃儿们的好奇心。当然也会看到学习习惯上的漏洞,比如回家之后自己并不会重复朗读和理解,忽略对于整本书的理解和踏踏实实地表达,这样就会存在南郭先生。在齐读故事的时候完全无声、并且模仿嘴型。或者是静默地坐着翻书,看似简单的事情,在每天的落实中就会变得七七八八。在每一次的七七八八中就会忘记真正体验的感受,如果还得不到及时的欣赏、关注和反馈的话,必然学习能力就会滑坡,有一些无法继续跟上的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省力中落下的。简单的事情每天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可以看到坚持是多么难。
而英语和语文的学习都离不开每天的持续,特别是用心的持续。
从娃儿们的神情中,我可以看到对于故事的熟练还是生疏,从翻页的动作更加可以看出心虚和笃定。敢于第一个举手的娃必定是回家及时复习和巩固的,而畏畏缩缩的娃必定是不记得回家的细节工作的。或者在说的时候,答应的很好,而真正落实的时候却缺斤少两。
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1.看见他真实的付出,陪伴他越过自己的困难。
2.鼓励他尝试自己不敢突破的行动,只关注勇敢尝试,不看重结果,在过程中逐步进步。
3.放手让孩子来落实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完全负责,体会目标和现实之间真实的联系性。提升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在不断努力中不断积极的状态,不断提升的自信心,当然还有清晰的学习方法来辅助。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都是过程中的风向标,看看如果改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多关注的是内在,而不是外在的因素。只有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内在想要什么,或者该怎么做,才能有机会产生内在的驱动,这是进入中高年级最重要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能力,必然是在持续不断努力和不断犯错中才能反思成长,关键是孩子还要清楚地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家长们的角色和立场,在孩子长大过程中变成了引导者或者顾问,而不是操盘手或者主要控制者。
所以课堂上我更多的是在观察、理解。
在了解真实的情况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让娃儿们自己来思考、分析、判断。
最后采取行动。
整个过程都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练习思考的过程。毕竟也不是谁生下来就会思考的,思考是需要练习的。这个逻辑和理性思维的过程,也是给孩子注入力量和能力的过程,在不断犯错和迷茫中,不断勇敢尝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喜欢和清晰的思维。
这也是把方法运用到真实生活中的必要途径,这是自我内在的建构,也是独立可能性的练习和实践,只有自己不断练习和深入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而这些都是在阅读和写作中,真正重要的思维形式,而语言变成了桥梁,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当我们的环境从熟悉的家-学校-社会-国家-世界,不断广袤的情景中,如何形成自己对于事、物、和人的自我信念和观念,都是在思考中不断练习形成的。这也是阅读和写作思辨的核心。考试只是外在检测的途径,如果我们只关注检测,而忽视了内在的建构,是不是只有一个形同虚设的空壳,而精神的内涵落在何地呢?当然语言如果失去了每个人独特的风格和意味,是不是也缺少了真正的精神内涵呢?
当孩子们在尝试用英语的句子、歌谣、短文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是不是在不断书写自己的风格的过程呢?对与错,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去提升的部分,而给予孩子合适的环境空间和时间是不是比纠错更加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