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作者: Elaine_悠悠酱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6:42 被阅读0次

    前言

    又是一年所庆&年度旅行,今年是奥地利捷克十日行程。从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林茨、莫扎特故里萨尔兹堡、美丽幽静的哈尔施塔特湖区,到捷克的布尔诺、布拉格、百威小镇(BC小镇)、ck小镇(克鲁姆洛夫),十天时间就像一场梦,在历史中沉淀,在童话般的城堡和秀丽的湖光山色之间穿行。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卡夫卡说:“布拉格是不可动摇的。”

    歌德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

    莫扎特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布拉格度过的。”

    从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它的电影版——菲利普·考夫曼的电影《布拉格之恋》,再到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这座著名古城将其特有的浪漫渐渐展现于众,那些充满忧郁却格外迷人的场景不断加深了我对这座浪漫之城的向往。

    但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游走在布拉格,才能领略到这座古城的别样风情——捷克人的民族情怀植根于此,罗马的大气奢华和巴黎的优雅浪漫在这里汇聚,深深浸入到城市的外在与内涵之中。它融汇了世界各国的游客,肤色服饰各异,面目迥然,只需惊鸿一瞥,便仿佛看透了世间各处的万种风情,随时都在和惊喜邂逅。这座城市,就如法国南部的赤霞珠葡萄酒一般浓郁沁人。

                      (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兼具古典和浪漫的独特气质。伏尔塔瓦河两岸蜿蜒展开的是一幅丰富的建筑画卷,纷乱繁杂的历史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千年跨越,它们汇聚在此,摩擦出浪漫的火花。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起义、入侵、革命,却没有留下暴力的痕迹,一切都只如天鹅绒般轻柔飘过,只留下音乐、文学和浪漫……音乐元素似乎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布拉格随处可见街头艺人的音乐表演,令人“耳不暇接”。其中甚至还包括四重奏和铜管五重奏这样复杂精巧的音乐形式!难怪连莫扎特都会爱上这座城市。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使它成为了一座被文学和艺术气息笼罩的城市。米兰·昆德拉用他的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让人们在这里探究生命的意义。卡夫卡出生在这个城市,用他的一生来抗争命运和生活。

    伏尔塔瓦河把整个城市分成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2个区,右岸是老城和新城,左岸为小城和布拉格城堡。伏尔塔瓦河静静流淌,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查理大桥横卧其上。河西岸的高地上,布拉格城堡已屹立千年;河东岸,有旧市政厅精致绝伦的大天文钟,有老城广场上优雅惊艳的各式建筑,有深沉独特的犹太会堂……它们承载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升华出独特的神韵。那些带有尖塔或圆顶的古老建筑物,无论是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还是文艺复兴式,都保存完好。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千塔之城”之称。在阳光照耀下,“千塔”金碧辉煌,因而又被称为“金色的布拉格”。

    老城广场

    初见布拉格是在盛夏的午后。我们首先来到老城广场。老城广场上并没有许愿池(许愿池其实在布拉格城堡,大家都被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误导了~)。这里是整个布拉格的中心,人头涌动,老市政厅的塔楼和提恩教堂对面相望。

    老市政厅南面的墙上,安装着有著名的天文钟(建于1410年)。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竟然是600年前的一位钳工用锤子、钳子、锉刀等简陋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时准确,成为钟表史上的奇迹。据说为了保证世上再没有同样的钟,工匠被刺瞎了双眼。它是根据当年地心说的原理设计的,上面的钟一年绕行一周,下面的一天绕行一圈。当自鸣钟打点报时之际,一个代表死神的假人就会用右手拉动绳子,左手抬起并翻转肩上的沙漏,随后,表盘上的两扇门吱吱呀呀地打开,随着悠扬的钟声,十二尊耶酥门徒圣像如走马灯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现,由圣彼得领头,向人们鞠躬,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待钟门关上之后,随着雄鸡的一声啼叫,于是钟声齐鸣。(目前天文钟还在维修中,尽管还搭着煞风景的维修架子,但不影响观看整点报时)。

    登上老市政厅楼顶上360度观景台,除了对面提恩教堂哥特式的尖顶可以与我们的目光齐平,整个布拉格的美景尽收眼底。这座城市特有的酱红色屋顶,错落有致,如红色的波浪,从眼前向远处绵延。盛夏的金色阳光均匀铺撒,千年古城在这明艳色彩的涂抹下,散发出浓浓的浪漫气息。

    犹太区

    布拉格位于欧洲大陆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自然吸引来大批擅长经商的犹太人。但因宗教缘故,他们一直饱受歧视与迫害,从13世纪起,他们被强制迁到旧城北边的犹太区,直到18世纪隔离政策才被解除。

    “旧-新”犹太会堂。午餐后和小包律师一起去犹太区。我们先找到“旧-新”犹太会堂。这是欧洲最古老的犹太会堂,13世纪中期刚刚建成时叫做新犹太会堂;但到了16世纪,好几座教堂陆续完工,它这个“新”字就不再理直气壮了,于是改成现在这个怪怪的名字。

    这个会堂在布拉格犹太文化中地位特别,不仅因为它历史久远,还因为传说这里关着泥巨人Golem。

    我们站在这个造型简洁、红色房顶像火焰一样的小会堂外观赏、拍照,最终还是没有进去。有时,留一点遗憾和想象,或许也是收获。

    金蝉脱壳——飞行的卡夫卡。在西班牙犹太礼拜堂门口,邂逅了象征逃逸的卡夫卡雕像。它包括一套直立的西装空壳,以及骑在西装肩上的男子——他的灵魂在套子之外漫游。男子的外形酷似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学会每年授予卡夫卡奖得主的奖品就是这个雕像的12英寸缩小版。

    这让我联想到卡夫卡的志向——成为飘逸的虚拟物:他渴望成为字母K,而不是某个地域、民族的属民,也不是儿子和丈夫。因为他仰慕空无。

    卡夫卡留下的空壳,是蝉的外壳。

    精美的金蝉脱壳,从来没有答案。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列侬墙

    这世界上,应该很少有列侬墙这样的地标了吧。

    列侬墙位于布拉格小城区,虽然名为列侬墙,但它和“约翰·列侬”其实素昧平生。

    1980年12月8日,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在纽约寓所门前遇刺。消息传到捷克,一名艺术家在一面墙上绘制了列侬画像,并配上了披头士的歌词。 “列侬墙”从此声名鹊起。当时年轻人受柏林墙的影响,也想找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于是,这里就成了捷克愤青们抒发内心想法的“留言板”,主要表达对和平、民主和自由的向往,抵制战争和压迫。时至今日,列侬墙已成为游览布拉格必去景点之一。

    无论你是不是列侬粉,有没有听过《Hey Jude》,这不足30米的浓墨重彩的墙,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远离了战争年代,如今墙面上的涂鸦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作为布拉格的城市名片,它是“爱与和平”的象征。虽然约翰·列侬本人从未到过捷克,但他却真切影响了一代捷克人的世界观。

    若你擅长绘画,若你有艺术灵感,不妨也带上一两罐颜料,写下你的态度,为列侬墙增添一抹来自东方的色彩~~

    鲁道夫音乐厅

    鲁道夫音乐厅在伏尔塔瓦河畔,离查理大桥不远处。这栋新文艺复兴式的大厦建于1884年,是布拉格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也是“布拉格之春”音乐会的主要表演场地。目前是捷克爱乐乐团及捷克室内乐团的所在地。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就以此为背景展开的。

    查理大桥

    1355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在罗马加冕,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布拉格也就兼当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 “欧洲首府”的美誉。他要把布拉格建成世界上最辉煌最美丽的城市,于是就有了布拉格城堡。城堡里的王宫和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以及魁伟的查理大桥,都是这个时期的杰作;还有查理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大概仅次于英国的剑桥、牛津等)。直到今天它们仍是这个城市的名片。

    查理大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伏尔塔瓦河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气派的大石桥。桥长505米,是中欧最长的桥。它连接着老城区与布拉格城堡,还是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桥面上铺着青砖,暗黑的色泽显示着年代的悠远。它气势恢宏,历经6个半世纪的风雨仍稳若泰山。桥两端各有一个高耸的桥塔,让大桥气势陡增。

    这个盛夏的午后,我们在查理大桥上邂逅了熙熙攘攘的人流、自顾自弹奏的街头艺人......但最让大桥生辉的,还是桥身两侧那30多尊精致的圣者雕塑。它们都是17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据说只要心诚,抚摸这些雕像就能收获一生的幸福。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不过,人们最喜欢抚摸的,是大桥中部的圣约翰·内波穆克雕像。内波穆克是布拉格总主教,18世纪他被追封为圣徒,成为查理大桥的守护神,而他的遗体就葬在对岸的圣维特大教堂里。传说内波穆克因为拒绝向皇帝透露皇后向他告解的秘密,而在1393年被从桥上投入河中,成为天主教会中第一个为守告解秘密而殉道的人。我跟在人群后,踮着脚尖,摸了摸雕塑下面那两处被摸得闪闪发亮的地方。沉重的历史,早已变成浪漫的传说;悲苦的内波穆克下面,是欢快的游人、小贩和街头艺术家。

    于游人而言,查理大桥是布拉格最著名的景点;但于捷克人而言,它还是一种象征和精神图腾。卡夫卡的许多作品都围绕着这座桥,他临终时的遗言是:“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天色渐晚,夕阳下的查理大桥上犹如一幅油画,暗橘色的云彩被落日渲染得非常艳丽,走到桥身中央,对岸万瓦鳞次,连绵不绝的红色屋顶与金色的夕阳简直就是绝配。登上桥塔,查理大桥、伏尔塔瓦河和对面城堡区的美景一览无余。脚下的伏尔塔瓦河静静流淌,将岸边一排排红顶黄墙的房子任性地倒映在自己的身上。当夕阳渐渐褪去,晚霞由浓烈变得浅淡,华灯初上的布拉格令伏尔塔瓦河流光溢彩。数不胜数的天鹅聚拢在河边,享受着夜色带来的神秘和未知。

    布拉格城堡

    过了查理大桥,山坡上矗立着布拉格城堡,与老场广场遥遥相望。它在近一千年里一直作为王室的居住地,经历了罗马神圣帝国和奥匈帝国。历代君主不断为这里“添砖加瓦”,最终造就了这座恢宏壮观的城堡。

    城堡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是旧王宫或总统府,而是圣维特大教堂。它是布拉格最大、最辉煌也最重要的教堂,帝王们在此加冕,死后在此长眠。大教堂本就屹立在山丘之上,那高达99米的漂亮尖顶,自豪地诠释着什么叫作“高耸入云”。

    走近大教堂,我更被它的气势所震撼。几乎要将脖子仰成90度角才能望到整座教堂的尖顶。虽然外墙已呈斑驳,但精致的雕塑仍然呈现其庄严。它惊人的体量,仿佛要把天际刺穿的尖顶,高大的拱门,精致到繁复的浮雕,都让我想到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巴黎圣母院。但仔细再看,作为外行也感觉有些违和感:事实上,这座教堂是耗时近600年才最终建成的(始建于1344年,最终完工已经到了1929年!),所以自然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虽然基本格调是哥特式,可在600年里,每位接任的建筑师既要传承上任的风格,又要展示自己的特色,还要融入时代的新元素,于是不断建了拆,拆了又建,相继融入了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不同艺术风格,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精华,才有了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瑰宝。它承载着错综复杂的捷克历史,述说着曾经的荣华和无尽的苍桑。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窗是著名画家穆夏的手笔。炫目的玫瑰窗非常精美,在太阳光的直射下显现出五彩缤纷的光线。教堂里陈列着海量的雕塑和油画,都是绝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走在城堡的甬道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在与捷克的历史对话。

    在城堡俯瞰布拉格,一眼望去,尽是造型各异的大小尖塔。绿色的尖顶和红色的瓦墙,造就了富有层次的裂变。精美的建筑,丰富的色彩,既有史诗般的壮美,又有童话般的梦幻,难怪它会被歌德赞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我们就这样静静地望着远方,这一刻的布拉格时光缓慢而又美好。

    沿着城堡北墙,有一个鹅卵石小巷,它就是著名的黄金巷,又被称作“炼金士小巷”。相传在鲁道夫二世时期这里曾有许多炼金士,为国王寻找传说中的点金石。这是“金色布拉格”最迷人的传说之一~现在则改为出售手工艺品的店铺。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小巷真的很小,两侧均为别致有趣的小巧房舍,就像七个小矮人居住的童话王国,我总觉得哪个窗口后面会站着美丽的白雪公主。小巷虽小但名气极大,其中19号曾居住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22号天蓝色的小房屋是卡夫卡写出《乡村医生》的地方,如今是一家专卖卡夫卡作品和周边的书店。眼前也就10多平米的小屋,让我恍惚间好像看到了那位犹太天才作家奋笔疾书的样子: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书中的片断从记忆中跃然而出。

    斯特拉霍夫图书馆(Strahov Library)

    斯特拉霍夫图书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坐落在斯特拉霍夫修道院(Strahovsky klaster)中,建于12世纪,是全国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属于巴洛克式建筑。

    馆内除了胡桃木镶嵌、镶金桂冠以及镶嵌装饰让人印象深刻,还收藏着约有90万册古籍,其中16本是原始手稿,最古老的手稿历史可追溯到9-10世纪。

    图书馆包括两个大厅,第一个大厅是建于1671年至1679年之间的神学厅(TheologicalHall)。在神学大厅之后,由意大利裔的捷克建筑师Johann Ignaz Palliardi设计建造的哲学厅在18世纪末建成,拥有壁画装饰的古典主义风格~

    在布拉格邂逅卡夫卡

    矮大紧老师说过,“没看过卡夫卡,怎么敢称为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的谈话一定要聊到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有一部长篇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

    布拉格这个城市,对于我们伪文艺青年来讲,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当然是卡夫卡。由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英语中还诞生了一个词Kafkasque(卡夫卡式的), 指卡夫卡小说中神秘怪诞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我头脑中装着庞大的世界。可是如何既解放我并解放它,而又不使它撕裂呢?我宁可让它撕裂,也不愿将它抑止或埋葬在心底。我是为此而存在的,这点我十分清楚。”卡夫卡在其日记中这样写道。这种使其闻名于世的写作风格,既是他的苦恼,也是他的骄傲。

    卡夫卡是捷克人,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布拉格,他曾对着热闹的老城广场说:“我的一生都关在了这个小圆圈里。”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在布拉格,你能够很轻易地找到卡夫卡的足迹——他生前工作、居住的地方,他服务过的保险公司,看戏的地方,聚会、吃饭的咖啡店,以及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纪念馆、雕像。这些地标,是他存在过的证据。譬如上文提到的“金蝉脱壳”卡夫卡雕像、黄金巷22号的蓝色小屋。还有捷克艺术家DavidCerny创作的36英尺高的卡夫卡头部雕塑,它由42块移动的镀铬板组成,板面可以同向和反向移动,充满了科技感和讽刺意味。

    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馆(TheKafka Museum)

    伏尔塔瓦河西岸的卡夫卡博物馆是朝圣卡夫卡的重头戏。这是一家专题博物馆,有更详细的作家生平、作品手稿等。博物馆门前,有一座小的喷泉动态雕像,两个成年男子面对面,站在以捷克地图为造型的水池里撒尿,让人感到一阵黑色幽默。这古怪的雕像似乎寓意着他小说里超现实的荒诞世界。

    多年前读卡夫卡,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件事:说卡夫卡拙于世事,平生最大的生活理想是居于一个巨大的地窖的最里间,仆人把食物和写作用纸笔送至最外间就好。有意思的是,博物馆的设计灵感居然完全来自于这个生活理想,展览部分完全无窗,在幽暗的灯光中展出卡夫卡的手稿、日记、相片以及一生中重要的友人,嗯,还介绍了他的四位情人。

    博物馆前面的一间平房是商店,卖卡夫卡作品及周边。

    在查理大桥上能看到博物馆的背面,有巨大的文字招牌。临别前夕,我站在桥上,凝望了许久博物馆的背影。在布拉格,致敬卡夫卡大师。

    终章——依依惜别,查理大桥走九遍

    布拉格,就像卡夫卡说的,长着爪子,不肯放人走。我从里佩利诺我的灵感之源和永不厌倦的热情的导游那儿引述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他写道:“当我想为神秘寻找一个词汇时,我能找到的唯一的词语就是布拉格。她像彗星一样,阴沉而忧郁:她的美仿佛一团激动人心的火焰,在风格特异的艺术家手中被夸张变形,扭曲倾斜,散发出衰败的忧伤气息。在无休无止的幻灭中痴昧地欢笑不已。”
    ——约翰·班维尔《布拉格:一座城市的幽暗记忆》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布拉格慢时光即将结束了,我们随意在街头行走。满身班澜涂鸦的电车叮叮当当地从整齐的石块路上驶过。各个角落都散落着颇具情调的咖啡馆、餐厅。我们走走停停,静静地看着流动的光影。

    晚餐吃了当地著名的美食烤猪肘、烤鸭和鲜酿啤酒。脆脆的烤猪肘搭配着黄芥酱和腌菜,一点也不腻~卡夫卡文字中写道:“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我想,事实上,布拉格的象征物并不是“灰”,而是“灰”的前一个物质阶段——“肉”。烤猪肘外焦里嫩,加上喝不完的鲜啤酒,永不停歇的音乐。在瑰蓝色的天光下,布拉格的华丽舞台,包裹着卡夫卡似是而非的幻梦。

    夜幕降临了,布拉格城堡依然光彩夺目,千年来沉淀的王者之气让它更加伟岸。老城广场上的提恩教堂,在夜色中有几分诡秘,难怪被称为“魔鬼教堂”。黄昏里,寂静的小巷中,石板路被路灯镀上了一层油光,仿佛新烘培的意式咖啡豆。我们听着远处悠扬的钟声,在查理大桥的华灯之外,有中世纪飘来的苍凉滋味。

    “查理大桥走9遍你才算真正来过布拉格”,当我们到达布拉格的第1天,就听人这么说。我们曾很贪心地想在第一天之内走完这9遍,即便是在第2遍的时候已经疲乏了,当时我们深深觉得这走9遍可能是景点的营销手段~查理大桥其实不过是一座砖石砌成的古老石桥,并且走在其中摩肩接踵。

    而当我们第5遍走上查理大桥的时候,已经第二天晚上9点,想着还未走完的4遍,心里升起了离别的依依之情。夜幕下,桥上的一切仿佛又被重新唤醒~虽然还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是那些演奏的街头艺术家,卖手工艺品的小贩,但夕阳、玫红的晚霞和金光粼粼的伏尔塔瓦河似乎把你带回了中世纪,在熙熙攘攘中,你好像能够听到千年前的哒哒马蹄声,被风从桥的另一端带过来。

    曾经见过月光下的太平洋,白雪皑皑的少女峰,曾经在莽莽的新疆大漠中穿行,广阔的空间会让我感到自己渺小而脆弱。面对着见证过历史的石桥,同样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1400年至今,经历了风霜雨雪、战争与和平、繁荣与颠沛、社会制度的变更,600多年里无数次的毁损、重建,查理大桥仍然伫立在伏尔塔瓦河上,观望人间烟火。

    昏黄的路灯下,有轨电车隆隆驶过,那声响似乎要把今天碾压进历史和未来的缝隙中去,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此番在布拉格只停留了两天两夜,但纵使浮光掠影,我眼中的布拉格依然独具魅力。布拉格就是这样一座奇妙的城市,它揉合了历史与艺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呈现出波西米亚式的神秘、传奇与魔力。身在城中,仿佛置身梦幻世界。它时而恬静,时而魅惑,让你不断地期待与之重逢的惊喜。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用这段话来形容此次布拉格之旅颇为贴切。——这座古城的古典与浪漫,以及它动人的音乐,已汇入我的血液之中,成为更加丰富的人生主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rj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