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讲的是高尔基小时候的回忆,在他的这本回忆中,提到了很多的人,人物关系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性格分明。书中讲述了高尔基的父亲只在他三岁时就已死去,于是他的母亲带着他去到了他的祖父家中,祖父的家业已经开始败落,祖父的脾气也越发暴躁,时常施行家暴,两个舅舅亦是如此,每天沉浸在不断地争执当中。母亲受不了着一切后离家出走,抛弃了他。
但是生活总有好的一面,他也并不缺乏身边的温暖。染坊的老伙计和工人的琴声是在黑暗中的明灯,一直持续给与他力量。他的祖母也是如此,他的祖母热爱生活,祖母相信,一切的恶终究会被善打败的,祖母也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而不久他的母亲回到了祖父家中,为了维持生计她又嫁给了他的后爸,后爸对他十分的残暴,也时常对他和母亲施行家暴,最终母亲不堪忍受,最终死去了。最终,他说,他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了。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第一时间有些震惊,我从来没有想象过世界上还会有如此黑暗的家庭,请见谅我的孤陋寡闻。我也没有想到,高尔基是以何种意志力存活在这样一片漆黑的家中的。如果是我,我也许一点气也都透不过来了在这样压抑的环境,没有爱。如果换做是我,这样的黑暗我是承受不住的,就算那黑暗中的两道光还在,那样的光对我来说可能更是一种变向的折磨。在一片黑暗中的光也许不会救人,反而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最后,他的一句,“我就走入了人间”对我的触动很大,人间,被他称为人间的地方一定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那么反之,他的家就被他称为地狱了。说明家的影响对他是不可磨灭的,而走出家庭对他来说是一种释然,是一种自由的解放。家和童年本来应该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可是,在高尔基的世界里,童年是地狱,而这地狱的生活会带给他深深的烙印,抹不去的噩梦般的回忆,童年的记忆和父母的影响会伴随一个孩子的一生,我们应当珍惜身边亲人,毕竟人只有一生的时间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