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燕赵大地
蓟县: 距“清东陵”最近的文庙

蓟县: 距“清东陵”最近的文庙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1:02 被阅读6次

        蓟县文庙,古称“蓟州文庙”,位于今天津蓟县城区中心。西距北京90余公里,东距清东陵40余公里。蓟州是清代历代皇帝去东陵祭祖的必经之路,且蓟州文庙又是距东陵最近的文庙,因此,有清一代的多位皇帝,都曾借去东陵祭祖之便,顺路来蓟州文庙祭拜孔子,并留下众多墨迹和诗文,成为该庙的一大骄傲。

        蓟州文庙始建于唐,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蓟州县城鼓楼北大街西侧。文庙又称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文化“至圣先师”孔子的礼制性庙宇。蓟州文庙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庙内建有棂星门、登瀛桥、泮池、大成门、东西配殿、东庑、西庑、大成殿等。并塑有孔子、孟子等圣哲先贤的塑像,恢复了清雍正、乾隆等皇帝书法楹联。蓟州文庙于2007年春重修告竣并对外开放。

        下图:棂星门(位于临街的大门)石质,四柱三门。

下图、登瀛桥和大成门,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

        登瀛桥,“登”即上升、登峰造极之意;“瀛”即大海、五湖四海之意。桥下即为“泮池”,“泮”即溶解、消化之意。古时将登瀛桥比作“书山”,泮池喻为“学海”,诸多乡贤名宦拜孔、祭孔时,均以登临此桥为功成名就,故登瀛桥又称状元桥。  

        大成门    对联:德冠生民溯地闢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下图:名宦祠       位于大成门东侧,供奉着三位生于(或葬于)蓟州的古代先贤

            对联:志在神州功在邑     心同怙恃义同天 

下图:赵普塑像    在名宦祠内居中供奉

         赵普,字则平,北宋开国宰相。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东),自幼学习吏事,达智权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辅佐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来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享誉天下。著作有《龙飞集》,《艺祖受禅录》等。

下图:田畴塑像   在祠内右侧供奉

        田畴,字子秦,后汉三国时期人。好读书、善击剑、尚志节、广韬略,当时被称为奇士。曾帮助曹操北伐乌桓,后拒受官职,隐居徐无山(今盘山),被陶渊明等后世隐逸贤人奉为楷模。

下图:徐乐塑像    在祠内左侧供奉

             徐乐,西汉汉武帝时人,以直言雄辩见长,官至中大夫,为武帝器重,名重一时,是蓟县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历史名人。

下图、祠内西墙上的碑刻     赵孟頫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1

下图、赵孟頫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2 

下图、赵孟頫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3

下图、乡贤祠   位于大成门西侧

下图:广成子 在祠内居中供奉

             广成子,黄帝时人,居于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传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后升天。

下图:窦禹钧塑像     位于祠内左侧供奉

             窦禹钧,也称窦燕山,五代时人。为人善良、豁达,素有贤名,官至后周右谏议大夫。善于家庭教育,五子登科、八孙有成,事迹被编入《三字经》。 用句时下流行词:原来你也在这里!)

下图:鲜于枢塑像 位于祠内右侧供奉

             鲜于枢,字伯机。元初著名书法家,能诗文,尤精书法。书法作品流传于渔阳、巴西两地,与赵孟頫齐名,时称“南赵北鲜”。

下图、 大成钟 

下图、大成殿 位于蓟州文庙第二进院落。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始建于唐。前檐上方是“大成殿”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笔,喻意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之大成”。 殿前有月台,是举行祭祀孔子典礼的场所。

下图、大成殿       对联:觉世牗民诗书易象春秋永乘道法     出类拔萃海河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下图、孔子塑像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分别书写“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匾额。蓟州文庙中保存的历代帝王书写匾额数量,为全国文庙之最。

         大成殿内对联:上联:气偹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诗(在后第三图中)

        下图、左:颜回塑像      颜回,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今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素以道德著称。曾被封为“亚圣”、“亚圣兖国公”,元代封“兖国复圣公”。明代又称为:“复圣”。

        下图、右:孔伋塑像      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受业于曾参,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并使之成为自己学说的核心内容。曾被封为“沂国公”、“沂国述圣公”,明代被称为“述圣”。著有《中庸》。

下图、大成殿右璧上浮雕:孔子一生事迹

            自左至右:厄于陈蔡→韦编三绝→杏坛礼乐→西狩获麟→在川观水→哀公立庙

下图、自左至右:孔子闻韶→退休诗书 

下图左:孟子塑像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形成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倡导“性善论”,主张仁政、王道,反对霸道,坚持“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后被封为“邹国亚圣公”,亦被称为“亚圣”。著有《孟子》。

下图右:曾参塑像     曾参,字子舆,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孔门“四大圣贤”之一。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注重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又以孝道见称。北宋时期曾被封为“武城侯”、南宋时被封为“ 郕国公”,明代被封为“ 宗圣公”,又称为“宗圣”。

下图、大成殿左璧上浮雕:孔子一生事迹

            自左至右:尼山致祷→俎豆礼容→职司委吏→问礼老聃

下图、自左至右:观器论道→泰山问政→有教无类

下图、重修宣圣庙碑      宣圣庙 即蓟州文庙。碑额上雕刻的是螭,且是六螭蟠绕,中间捧着大球,螭的头翘转向外。螭亦称螭首,是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黄颜色,好望远,因此多刻于碑额和殿角处。此碑是金代正隆元年三月清明日所刻,距今有850年历史了,是县城中遗留年代较早的碑刻,它记载了金代及以前宣圣庙的情况。

        此碑在文庙被毁之后,曾在独乐寺行宫 外的残碑林中,2007年文庙重修时,移回此处重新树立。可惜碑文字迹破损较多,故未录。

下图、重建蓟州学宫碑记,此碑刻于康熙四年,原为整块碑材雕刻而成,现已断为三截。文字缺漏很多,故未录。

下图、砚水湖    砚水湖,其实是第二进院落西南角处的一个古井,乾隆皇帝赐名为“砚水湖”。相传文人若饮此井水一杯,便会文思如泉;用此井水研墨,更能笔下生花。古时学子应考之前,均到孔庙拜谒孔子,祈祷神灵,并顺便求取此井“圣水”,以期盼获得好运。

      (掀开宝瓶式的井盖后,发现水很深,颜色混浊,已不能饮用)

下图、大成门后面    对联: 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下图、东配殿:此殿内有介绍中国百家姓氏的起源和演变的图片

             对联: 俎豆百年遵祖训    诗书万卷振家声

下图、在东配殿内,正在举办“寻根问祖百家姓”展览

下图、重修蓟州文庙碑记  

         蓟州文庙又称孔庙、学宫、州学,始建于唐,历代多有重修增建。清五帝敕匾,诗书之盛、香火之旺、京东为冠。清末、科举废止,疏于经营,日渐颓废。

         欣逢盛世,蓟州儿女扬国学之魂,塑和谐之风,彰古城之韵,创文化之新,斥资恢复文庙。得有识之士张俊宝、杨子明、王宝伶慨然相助。昕夕从事,一春告竣。儒学门,棂星门,登瀛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等大观重现于世。勒石以志。          蓟县人民政府    2007年3月立

        全文完

原题:(原创) 距清东陵最近的文庙

2011-06-16 13:34     发表

2018.12.31    阅读(1347)| 评论(5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蓟县: 距“清东陵”最近的文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tk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