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去台湾几乎跑遍所有书店没买到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据说严重断货,故前几日小去在某宝上搜索,想入一本。
在一家销量很好的淘宝书店,有一个人向买家提问:“作者都死了,你们还在买盗版,你们安心吗?”有买家回答:“如果买得到正版谁会在淘宝上买?价格和正版差不多。”还有个买家称收到书看了几页就扔了,不想看盗版的,感觉不尊重已故的作者。
生命走到了尽头真相才会浮出水面,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懦弱?
百度显示:
林奕含,台湾美女作家,1991年出生,2017年2月,出版了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2017年4月27日傍晚,被警方发现于自家卧室上吊自杀。
享年26。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林奕含把自己的遭遇写成了书。这是她自我毁灭前的告白。有读者说这本小说根本看不下去。
林奕含17岁时曾被补习老师诱奸,自此患上长期抑郁症,也因此而在大学时不得不辍学,终日精神恍惚直至离开人世。
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
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
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
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虽然也不是我的功课。
以上是书中内容的片段。
生活好残忍,一秒就可以让你窒息。
这是台湾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黑洞?
首先诱奸和强奸是有区别的。诱奸是罪犯引诱被害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强奸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暴力方式、违背被害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迫被害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诱奸属于强奸罪行中的其中一个犯罪情节。
其次,事件中设计施暴的补课教师陈星,称当时林奕含年满17岁,16岁以上就是成年人,他们是婚外情,恋人关系。所以案件成立后还涉及到被害人当时是否成年。
还有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值得深思,林奕含的经历为什么在当时并没有及时得到法律的援助?是父母害怕舆论的压力劝说这个花季少女忍气吞声?女孩不愿意事情败露影响自己的前途?还是台湾的法律制度让这个绝望的女孩放弃制裁罪犯的机会?
真正的教育应该在我们的心里和手里,而不只是在大学录取通知单上。
台湾的补习班覆盖率很高。除了一些旅游景点,走几米就会有一家机构。补习教师、课堂上前三排座位、不同时段都有不同的价位,有些家长为了抢到前三排座位甚至和家人轮流通宵排队。
但因为台湾补习教育不属于教育局管,师资有几处漏洞,比如教师可以不用向学校、学生和家长公开自己的真实名字,无论你姓甚名谁,你可以用自己意向的别名或昵称登记并上岗执教,甚至不强求有教师资质,不强求填写履历等。很多补习机构以教师为招牌,难免对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的真实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一期上海与台湾远程连线直播的节目中,一位台湾的嘉宾主持面对海岸两峡的观众,称历年在台湾被教师性侵的女学生达xx万,相信黑洞还掩藏着更大的数据。
自从林奕含事件曝光,台湾几乎所有的补习机构对教师们进行普查,实名制登记和履历展示大,但黑洞肯定还有很多。
很多年以前不仅台湾的补习机构,内地好多补习学校以打造明星教师为方式增加生源的资本。各类宣传页直接加粗字体凸显“某某教师班级还有多少多少名额”,在台湾这种网红形态延伸至今。
林奕含的噩梦中经常梦到被人强暴,有同学、老师等各种各样的身份。梦里面施暴者告诉她“你实在是太漂亮了。”所以林奕含意识假设的施暴者有一个无耻心理建设就是“我没有错,错就错在你太吸引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并不是房思琪的初恋,那是初次发生性关系,并且是一位有家室的、自己仰慕的国学教师。林奕含换了名字和身份,在小说和生活中自欺欺人说那是自己的初恋,虽然和自己想象得不一样,但那应该也挺美吧,只是不喜欢身体被这样进入。
直到学费交够了才学会,这不是初恋,也不是爱,是奸。
是被操纵以后不自知的牺牲。
她觉得恶心嫌弃难堪纠结遗憾,直到窒息。
这么多年造成的精神疾病让林奕含不由自己越困越紧,她知道她迟早会窒息,就像当年老师让她满嘴溺水。在接受完采访自曝后选择了结束自己,抑郁症的人都不害怕死亡,因为他们总觉得世界让自己失望了,只有死亡才能自由。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我们。我们没有给予受害者有力的保障,没有保护他们的自尊和秘密,我们没有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们没有自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