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东北地区最为显著的几个特点,其中必定包括寒冷,发达的农业,以及“东三省”与曾经一如“共和国之子”如此的称呼。在距离中原相对偏远的地区之中,毫无疑问东北是属于最为发达的几个之一。而要说到这片地区悠久的发展史,我们仍旧需要从地之理与人之文两个方面入手。
从地形地势角度来看,东北本身这是极具特点的。东北的主要地形是山地与平原,而其中这两种主要地形在地势方面的分布则是较为特殊的,这也为这片地区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优劣势。地势角度,东北地区主要呈现中部平原,周围环山的地势。最主要的几座山脉也就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燕山山脉等,而我们常说的东三省则是吉林,黑龙江与辽宁。而其中三个最大的平原则是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与三江平原。这三个平原的命名也来自于东北地区的最主要的几条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这是单从东北地区的地形地势上来看。而若是再从更为宏观的视角上来看,则东北的地理则是离中原较远且靠海的。这样的地理位置自然为东北带来了诸如寒冷,但土质优良,可以渔猎,但平原却多有沼泽盐碱地,难以农耕的等等优劣之处。当然气候寒冷这个方面主要是需要从纬度位置以及气候来解释。从纬度位置上讲,东北的纬度位置偏高,并且与“常年冷冻的”俄罗斯接壤,这就导致了东北始终遭受着气候方面的不小影响。
而从以上的地理条件就不难看出早期的东北人口会如何分布了。
因为位置上靠海,导致早期农耕对于这片地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毕竟靠海就意味着盐碱地与平原上多有沼泽。所以东北主要人口聚集地,在早期一直遍布在山区。而在三座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燕山之中,更为适宜的则是燕山。相较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燕山在纬度位置上更靠近南方,也就意味着温度会更为适宜一些。
那么在以上的种种因素作用之下,东北是否能够在早期的形成强大的文明呢?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地理条件很显而易见的,本身就比较差,而因此导致人口又很少,也就意味着这片地区无法独立形成较为强大的文明。但是却有可能会因为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而在发展方面形成新的进步。
那么东北有可能会受到哪些地区的影响呢?从地图上就能较为明显的看出来,东北与中原,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分别接壤,也与俄罗斯相接。不过东北并不会受到早期俄罗斯的影响,毕竟同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之下,俄罗斯的主要人口都聚集在东西伯利亚地区,而西西伯利亚与中西伯利亚平原上,基本上也都是没什么人的。那么重心也就需要再次回到游牧与农耕地区。作为这两方的交界处,东北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两方矛盾的爆发地,也就是战争用地。即便这就意味着原本就不太平的东北,要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变得更为不太平,但是这却也为这些地方发展商业交际铺垫了一定的基础。
而作为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燕山同时受到了农耕游牧两种文化的影响。而这也就有了后来的“燕云十六州”。中原文化以及农业文明,逐渐传播入这片地区。但是除燕山之外更靠近北部的更为寒冷的地区就比较不幸了,因为本身气候的因素导致长期无人居住更无人前去开发,导致直至清朝时都是一片荒凉的,反而常被用作用于流放的地方。
那么对于清朝来说东北是否能够被开发呢?
其实虽然从实际利益上来说,开发东北本就没什么必要,但是做出这个决定也与清朝本身的起源有关,清朝人的发源地可以说就在这片地区,而他们自然也会有着一种想要保留自己龙兴之地的想法,使这片土地不要受到汉人文化的入侵。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对于东北清朝政府开始了封禁政策,也就是禁关令。
但实际上,当时的清朝却遭受着内忧外患。一方面外患在于外界与东北相连的就是俄国,而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这片地区早已被窥伺已久。类似于瑗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最终俄国也达成所愿强占了面积不小的土地。儿童室内游在于因为黄河自古以来便存在的洪灾问题,大批中原的人口开始向东北这个地方迁移。而这个时候清朝政府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要在这时放开以往的封禁政策,让东北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呢?
明显这个时候是需要的。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的境地,如果清朝对于这片地区的发展再不做出任何举措的话,那么将产生更大的祸事,对于东北亦或是对于清朝而言都没有什么好处,毕竟现在东北是民众主要的迁居地。但东北的农业发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本身气候寒冷,所以只能种植一些比较耐寒的植物,例如玉米土豆春小麦等。并且种植在这片地区的作物,往往在收成这方面还会遭到气候上的限制。如果说更加靠近中原,靠近南方的地区,一年小麦可以收两次甚至三次,那么在东北这样的地区就只能收一次。当然这只是劣势方面,东北也是具有很多优势的。其中最大的几个莫过于其大面积的平原充足的降水量以及东北特有的黑土地。黑土地较之黄土地与红土都是极占优势的,这也是因为地形所导致东北的地形,正因为四周都环山,这也就意味着水土流失之时,拥有充分营养物质的一些土壤,并不会就此被冲刷入大海,而是在三座山脉的层层包围之下被留在了其中大面积的平原上,而相较而言,南方正因为大面积的平原都是临海的,所以土质才会在这三者之中居最下等。而正因为优良的土质与除了寒冷的气候之外,都较为优良的环境,东北如今的作物,类似于东北大米与糖料作物等,才会在品质上得到十分优良的保证。
但除此之外要从更大的历史格局来看。当时不论是俄国还是日本,这些国家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发展时期,可是中国此时依旧处在农业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差距是极大的,而中国也因为在工业方面的落后导致在那个时期受尽了耻辱。所以工业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一定是首要的。而东北之所以在后期能够有共和国之子这般的称呼,便是因为在工业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正因为俄罗斯与日本先后曾占领东北,才为东北留下了不少的工业基础。而靠着这一点工业基础与后来中国自身的发展,东北便成为了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更因为自身矿产资源的丰富,东北的工业在当时占据了全国的98%。
可是如今的东北却面临着衰落的迹象,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归结于东北所发展的重工业相比于中原地区,其实反而失去了一些活力,类似于上海这样的地区,因为与外界更多的交流,所以在时代与潮流这方面明显更为占据优势。而东北正因为只能发展重工业,一方面在于重工业本身就是国家之基础,东北的更多都是国有产业,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重工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改变,也难以进行对外的文化融合,对内的更新换代也难。这就导致了大批的年轻人就会从东北想着更为发达,更为靠近时代潮流的中原,或是南方地区发展。
但是东北能够为了这些原因,而不再发展重工业肯定也是不行的,就如以上所说重工业还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可以说是真正的顶梁柱。所以东北作为重工业发展主要地区的身份依旧是无法改变的。不过在此基础上难道就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了吗?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前提就在于改变需要适度。而具体应该如何改变,还要看国家的政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