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思浩《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全新增订本)》
朋友在朋友圈推荐的电子读书APP,最近终于开始使用了。就个人来说,我更喜欢纸质的书,能够圈圈画画,翻书的时候能切实的摸到纸,摸到字。但最近读的梁实秋写的《老去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里边有一些生僻字,内容大多数是写个人记忆中的往事,对上个世纪的事情不是很熟悉,加上生僻字,让我在读的时候会感到费脑筋,因而有点读不下去,想换本书读,就想到了这个APP。
刚开始想读《🌙和六便士》,发现这本书也是,暂时没有让我很想很想读下去,索性就换一本。
看到《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这本书,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很有共鸣,吸引着我想去读。读了部分之后,内容也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呈现的,与《老去是生命的礼物》相比,句子更白话,没有生僻字,也没有人物名字需要用笔边看边记,总之,很好读,很好理解,不费脑筋。有点像我用简书APP写的,自认为是文章的日记。刚开始觉得就这,就这都能发成一本书,就这就能成作家?与莫言,余华等的文笔,构思,框架......相比,这好像什么都没有,相差甚远。但看到最后,又觉得,这本书的白话,简单的结构,往往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实读着读着,就感觉,这仿佛是自己写的书,仿佛是写的自己(里边确实有很多地方和自己的经历一样,感受一样),这可能就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不多,那就不妨多读书,书中总会有和自己相似的经历,那就看作者怎样去处理;作者遇到的事情,自己没遇到时,那就提前攒经验。人都是走着走着成长的,读别人的故事,走自己的人生。
第一次觉得电子书读着还不错,里边的摘抄功能,笔记功能,犹如在读纸质书。不管是电纸书还是纸质书,只要是书,总会有所获。书,不是只能读一遍;书,读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因此,任何方式都可接受。有的书,可以以不同方式多读几遍;不同时间读,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
摘抄部分
>> 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过世界辽阔,再评判一切是好是坏;你要铆足劲变好,再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边,与之旗鼓相当;你要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 失去的已经失去了,未来的仍然在未来。
>> 原来这就是北京啊。
>> 所谓的成长,其实是在乎的东西变少了。
>> 一句话到底是不是开玩笑,只有被‘开玩笑’的那个人才能够决定。
>> 有时你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冷漠毫无成本,显得善良多么脆弱。
>> 我想要在这个不怎么能看到阳光的城市,找到一个能好好晒太阳的屋子。
>> 倘若生命是一辆列车,那就一定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的人跟你同行一段,是因为恰好你们在走向终点的路途中,有这么一段路重合。往后他们转了个弯,而你却必须前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方向不同。
>> 即使最后故事没有后续,也不要觉得遗憾。
>> 因为曾经遇到过的刻骨铭心的人,发生过的熠熠生辉的事,终会在你觉得难熬的时候,兀自闪耀,照亮你前行的路。
>> 月亮依然是那颗月亮,它忙着圆缺,总是不停歇,却又从不缺席,可那个地方的人却不再是曾经的人了,人们也不停歇,却都悄悄缺席。
>> 无力感大概会成为生活的常态,大概会在之后的岁月里与你如影随形。
>> 世事无常,尽力而为。如此,就好。
>>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路都是走着走着才知道能走去哪里的。
>> 我想老朋友就意味着,至少到目前为止,就连这个善变的世界都没能改变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