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点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贾小凡,原标题为《别苛责这姐姐脸上的欲望和野心》,题图来自:《乘风破浪的姐姐》
等了四五天,终于等来了网友对宁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表现最好笑又精准的评价:
“像个甲方”。
仔细一想真的是,那副全程老板挑新人一般的气势和“我要我觉得”的作风,全天下的甲方可能都还得向宁静学习一下如何做到这么理所当然。
当然,宁静这种天生甲方人格早已是个热知识,甚至节目中那些被夸“好飒好拽好有趣”的姐姐多多少少也有点这个感觉:气定神闲地掌控话语权,毕竟老娘就是自己的主宰。
正是这股气质,迷倒了屏幕前那些被甲方欺压得一句嘴都不敢还的妹妹们。
但有趣的是,虽然参加节目的都是有阅历的姐姐,却未必所有人都能这么“甲里甲气”,给人的观感也截然不同。
比如节目播出后,在观众心里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的蓝盈莹。
“她真的很努力,但我就是喜欢不起来”
蓝盈莹的初舞台得了所有人中的最高分,其实还是比较能服众的。
又唱跳、又弹钢琴的舞台很飒,而且明显能让观众感受到她准备得非常认真,也非常重视自己的表现。
被她感染到的网友们,从这表演中解读出了一股冲劲儿——
眼神里就写满了逼自己一把的“狠”,和一定要把这事儿做成、证明自己足够优秀的决绝。
和她以往坚持打卡读书、健身、练习弹唱的勤奋上进形象,也十分吻合。
蓝盈莹也确实很“舞如其人”,采访中对自己的剖析就挺狼性的——
特别喜欢别人说自己不行,越这么说我越燃起斗志,非要给你证明我行。
这种心态就特别不“甲方”,反而像一个千载难逢的乙方——遇到挫折也不怨天尤人,只会逼自己尽善尽美,去征服挑剔、得到认可。
然而,并不欣赏这种气质的人也不少,或者说,比想象中多。
这些网友会觉得,这种拼劲儿、狠劲儿“可以有”,也认可她真的很努力,可是表现得太明显就不招人喜欢。
“太用力”像把双刃剑,一边彰显她的野心和棱角,反而也成了她让人敬而远之的缺陷。
有趣的是,这种解读和观感的对立,不是蓝盈莹一个人面临的情况。
妹妹们的选秀综艺里,这种尴尬的矛盾也正在发生——人们好像总是对那些把欲望写在脸上的选手颇有微词。
比如今年追了《创造营2020》的观众都知道,主题曲C位林君怡最常得到的评价就是一句叹息:“路人缘不太行。”
为什么不行?还是因为“太用力了”。
没人有资格苛责她如此“用力”——两年前林君怡在《创造101》中初评级是A,却遗憾一轮游,今年她就是带着热血复仇、证明自己的目标来的。
从一出场,她的不甘心、不认命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就写在了脸上和舞台台风里,和每一次的发言里。
可是这种紧绷着的战斗状态和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并未让她身为主题曲初C得到多高的人气和讨论度。
类似蓝盈莹,也总有很多“你很努力,但我就是喜欢不起来这股劲儿”的声音围绕着林君怡。
有文章曾评论,这是因为在当下,野心勃勃的复仇女神人设在这届观众眼里已经过时了、戳不中情绪了。
但两年前《创造101》的李子璇似乎也面临过同样的困境。
同样实力不俗,不断参加节目证明自己的韧劲儿让人印象深刻,节目中也处处能看出她的勤奋上进,但这一面依然没能带给她太多积极正向的舆论反馈。
这其实挺让人疑惑的:人们不再认可这种冲劲儿了吗?不管姐姐还是妹妹,她们用力拼的样子有错吗?
当然没错。毕竟这是生存战,就算表现得再介意胜负、介意自己能不能被肯定,那也是在介意关乎自己人生的大事。
可是,大环境好像越来越难以宽容这种“介意”,特别努力、铆足了一口气想证明什么的样子,正在失宠。
班上最努力的“好学生”
在这波对蓝盈莹的讨论里,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频频出现:
“她真的好像班上学习最认真、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好学生啊。”
这种联想再正常不过,无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学校,本质都是和他人比较、竞争的场合。
而蓝盈莹式的努力上进,几乎能让每个观众都在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找到一个相似的对照——
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个“狼性”式努力的同学,努力到了会对自己较真儿发狠的程度。
他们很在意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换来进步,对每次考试和排名的关切都写在脸上。随时随地发愤图强的样子,让划水的同学都忍不住油然而生一股心虚和惭愧。
但回想一下当时大部分同学是怎么看待ta的,就会发现蓝盈莹得到的负面评价很真实——
明面上承认ta很拼,暗地里却有180种对这种努力的调侃和吐槽,包括但不限于:
“不就只知道死读书吗”;
“有必要那么玩命吗”;
“那么努力也没见ta成绩真的有那么好啊”……
最后一句是杀伤力最大的。因为当年这种勤奋的同学往往不是班里学习最拔尖的那个,甚至如此努力之后也只是普通水准。
似乎努力型学霸的宿命,就是姿态再狼狈也永远赶不上天赋型学霸轻松斩获好成绩的自如。
当年人们对这种同学的复杂感情,或许如今正投射在了憋着一股劲儿的蓝盈莹们身上。
电视剧《你好旧时光》里的辛锐,就是一个典型的努力型学霸
有些网友看到蓝盈莹会因为这被嘲,不禁也纳闷儿,为什么章子怡年轻时候的那股劲儿就不会得到这种评价?
毕竟章子怡当年也是“拼命三娘”型人物,拍《卧虎藏龙》的打戏拼到指甲盖都被削掉,眼里也有一股子野心和欲望。
按照当下的标准,章子怡本应也不太讨喜,她当时对自己这么狠的心态也很“乙方”——如此拼只是想得到李安的首肯,证明自己替补上来是正确的选择。
其实看客心中微妙的态度差别,本质无他有二:
一是唯成果论主导下对章子怡如今成就的肯定,让她年轻时的野心显得必要且适宜;
二是章子怡作为演员的资质与天赋摆在那里有目共睹,优秀的成绩对她来说似乎是一种必然。
而蓝盈莹这样的努力型学霸,一尚未做出特别出众的成绩(天赋型学霸信手拈来的那种),二在先天条件上也并不是当下大众审美里最讨喜的类型。
于是你会发现,这样的艺人因为自己的拼劲儿而得到的评价,跟当年“死读书”同学得到的嗤笑,本质上一模一样——
你那么努力,成果依然不过寥寥。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轻易给出这种评价的人好像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轻视有多残忍和荒唐。
残忍的是,我们明明都知道这个社会的运行法则从来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匹配的回报,也知道不是人人都有那么优越的先天资质,却还是不由自主地用蓝盈莹们不够出众的成绩和不够轻松的姿态去论证,“你看,有的人就是要输在起跑线上”。
荒唐的是,在滚筒上不服输逆向奔跑的仓鼠,竟然是输给了奔跑的姿势太不好看。
从“不相信努力”到“不欣赏努力”
对他人努力的姿态愈发挑剔,这种氛围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或许它建立在一个令人悲哀的基础上: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努力的时代。
最近一个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新词——“小镇做题家”,其实就很能反映后浪的心态变化。
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明明是985高校的高材生,却逐渐发现自己高考的成功只是因为比别人更会做题、做题更努力;
发现自己受限于主观或客观成长条件,见识到了在更优渥环境中长大的同辈后,才发现自己好像在眼界、见识、家庭资源等层面都永远无法与他们同等竞争,因而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怀疑和悲观。
仔细一想,这个概念又何止只是一群不如意的高校学子的自嘲?许多行业里,大家看似都在一个圈,又何尝没有人偷偷怀有“小镇做题家”一般对于上升通道愈发狭窄的悲观?
但是,“不相信努力”的悲观不仅成了年轻人的主流心态,还正在转化成“不欣赏努力”的冷眼旁观。
正如蓝盈莹们因为太想冲锋反而受非议,在娱乐圈这个模拟社会的名利场中,人们好像不希求从中看到真实与解答,更想看到慰藉。
于是,我们越来越难以欣赏神经紧绷的拼搏和一股脑向前冲的狠劲儿,因为那太容易让人想起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狼狈。
如今受到追捧的,是不动声色的成功,是明星的不争不抢佛系人设,是天塌了好像也不怕的欢脱性格,或是少言寡语的扫地僧型王者,是“老天塞饭吃”型的天生赢家。
在对这些看似“轻轻松松”的明星的欣赏中,人们自我暗示着“有些人注定就是要吃这碗饭的”,从而从根源上切断了能联想到真实社会竞争的焦虑。
尽管这些成功背后同样离不开努力和进取的野心,可是表露出来,就输了。
而人们之所以会那么介意看到有人把自己上进的欲望展现出来,或许是因为看到他人努力往前冲的样子,总会给自己带来一种羞耻和焦虑。
羞耻于自己假装对“竞争其实是很残酷的”视而不见,焦虑于这个事实依然存在、而总有人在用最实在的方式参与其中。
《人有没有讨厌他人努力的劣根性》帖子中的回复
可是,当上升通道不断收缩、社会竞争的规律愈发捉摸不定时,我们连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一些壁垒的举动都难以容纳的话,未免太不明智。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像蓝盈莹这样坦坦荡荡地把自己的努力、付出和争取都摆在明面上,真的有什么可羞耻的吗?
能不能得到与努力成正比的成果另说,但至少我们应该对那些不够从容的、野心勃勃的、锋芒毕露的努力姿态,多一点宽容。
否则,要是这个社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越来越没有人认可自身努力的价值,没有人觉得自己的野心值得用努力来换,那该有多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