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是见壮景而抒豪情,含夸张之意,世人皆知。然而,细细思之,人的确应存“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心。
比高,有竞争之意,与谁竞争?与天公竞争。能竞争过吗?那不重要。
生活中,竞争比比皆是,如何选择竞争对手?有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寻求一种心理优势,有的人喜欢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比试,这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按照常理所言“有可比性”嘛。也有的人选择比自己强上一点的人与之竞争,这是为了激发自己的潜力。以上种种,都有取胜的可能,对于自己的成长而言,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那么,有没有人选择与超过自己很多的对手进行竞争呢?当然有。如毛泽东说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一种极高的志向,但同时也暗含着这一比较的结局。天公之高,自然非人力可及。那么,同理,选择自己远远不如的对手进行竞争,自己心中是否预料到几乎是必然的结局呢?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心气”。既知己之不如人远矣,依然奋起而追,如夸父逐日,如愚公移山,如精卫填海,面前的困难之大自然知道,其选择背后是什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心,即使无法战胜,即使相距甚远,不妥协,不放弃,不是为了最终的胜利,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有句话说,把目标定在天上,总会比把目标定在树梢的人成长空间更大。的确,跳一跳摘桃子的人,会跳到桃子树那么高,而跳一跳摘星星的人会跳到比桃子树高很多,原因何在?目标决定高度,决定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心,对于实现理想,对于个人成长,其作用或许不可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