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想不出写什么,但又快到了交作业的时间,所以就去得到笔记里找,找到了两段,一段是我看完那篇文章,我感觉很惊讶的。
另一段是沟通的干货,非常的棒。
1.
有人问牧民都是怎么数牲畜数量的?牛羊随时都在走动,怎么可能数得清楚?
我的回答:孩子7岁开始,每晚油灯下在地上撒一把黑豆,要求一眼看过去之后,立即报出数目。错几个,打几棍子。从十几颗开始,一直练习到5000颗豆子。通过测试的,就可以去放牧;没通过的,一般也都打死了。
感受:这一段来自《槽边往事》其实这个信息,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属于有趣而无用的东西。这个知识第一次看到,我的感受是太牛了。然后呢?没有了,不过没有谁规定人生都要完全追求有用的吧。
2.
不合的三观,就像两个不兼容的操作系统,就好像跨操作系统的软件没法运行一样,认同分歧的产生源于不一致的三观,也就是不同的底层逻辑。
“摆证据讲道理”行得通的前提是,双方的大脑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底层逻辑。
两个三观不合的人,纯逻辑和说理根本行不通,双方只是自说自话,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有据。这个时候,“理性脑”早已筑起高墙,要突破围城,只能打动“感性脑”。
而打动“感性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讲故事。
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导他人走进自己的三观体系;
倾听他人的故事,帮助自己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
正如文中所说:
“认同分歧的解决,是一场时光旅行,我们会走到这个人的生命经验的内部去,去寻找他的脉络、去理解他的苦衷,然后去获得人之为人,那份同理心的共鸣。”
感受:这个是来自《跟熊浩学沟通》的一条学员笔记,三观不合,就像不同的操作系统,你没办法用理性说服谁,这时候,需要调动另一个东西,叫故事,你曾经发生了什么,会使你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就能互相理解。
理解了,就能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