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只有在懂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哲学以后,才能可能游刃有余地生活于世间。
如果再往前追溯,其中的源头大概是那句: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若是正常去理解这句话,其中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问题到了我这里,却偏执的认为,我就要用行动去践行这句话。不过,到此时想说另一句,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出自曾国藩笔下的一句。
现在回头看,读书当然是好事。不过,如果读书太少了,又或是太片面地信书,那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
相对于那些饱读诗书的人,反倒是那些莽汉式的人物最后干成了事。即便是那些读书不多的人,他们容易执拗或带有强烈地偏见去做很多事。但从成事的角度去看,他们却因此少了很多疑虑和自我内耗。
说到底,人的大部分思维是在为行为服务的。当我们猛然进入一个环境,开始会有一些不适应,或是排斥。但发现无力撼动现实之后,继而就是为其现状的存在找很多合理的解释,从而来宽慰自己。
在做一个决策之时,当然需要一些书本理论和数据作为参考。现在对我来说,可能那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想法如果没有变成行动,那永远都只是我们自己的事。可当一旦付诸实践之后,那就和“世界”休戚相关的连接上了。
在没有书本作为支撑时,个人的直觉和感觉就是最好的指导,而很多东西只有在行动中才可能找到答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