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
数据库技术一般包含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两部分
-
数据库概念: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
数据库的特点:
永久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 按一定的格式存储。 是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数据定义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作
事务的管理和运行 -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
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
文件方式管理数据的缺点:
编写应用程序不方便
数据冗余不可避免
应用程序依赖性
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数据间联系弱
难以按用户视图表示数据
无安全控制功能 -
数据库管理的优点:
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较少的数据冗余
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
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保证一致性
第二章:
-
数据的静态特征:
数据的基本结构
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取值范围约束 -
动态特征:
对数据可以进行的操作以及操作规则 -
数据模型分为两大类:
概念层数据模型(概念模型):
组织层数据模型(组织模型): -
概念层数据模型(概念模型):
实体:具有公共性质的可相互区分的现实世界对象的集合
描述实体或者联系的性质或特征的数据项。 -
组织层数据模型(组织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常用) -
三级模式结构:
外模式:数据视图
模式: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
内模式:数据的存储结构 -
模式映射
外模式/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 -
外模式/模式映象
当模式改变时,可用外模式/模式定义语句,调整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从而保持外模式不变(数据和程序逻辑独立(概念独立) ) -
模式/内模式映象
当存储结构改变时,可(由DBA)用内模式定义语句,调整内模式定义,从而保持模式不变(数据和程序物理独立(存储独立) ) -
主键
当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键时,从中选择一个作为主键
每个关系只能有一个主键。
主键也称为主码或主关键字,用于惟一地确定一个元组。
主键可以由一个属性组成,也可以由多个属性共同组成。 -
主属性与非主属性
主属性:包含在任一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一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
形式化定义
定义笛卡尔积:设D1,D2,…,Dn为任意集合,定义笛卡尔积D1,D2,…,Dn为:
D1 × D2 × … × Dn ={( d1,d2,…,dn ) | di ∈Di,i=1,2,…,n }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称为一个n元组,简称元组。
元组中每一个di称为是一个分量。 -
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关系代数的运算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第十二章:
-
事务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数据操作系列,这些操作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单元,一个事务内的所有语句被作为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
事务的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指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Consistency):指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Isolation):指数据库中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它事务干扰。
持久性( Durability ):指事务一旦提交,其对数据库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的 -
调度
调度是一个活动或操作(如,读、写、终止或提交)序列,这个序列由合并事务集合的活动、考虑每个事务内部活动的顺序构建。 -
可串行化调度
可串行化调度是一种使事务以某种顺序执行,其结果与它们以某种串行调度方式执行的结果一致的调度方
式。 -
可串行化的目的
找到一个非串行调度,这个调度允许事务并发执行且与其他事务没有相互干扰,使并行执行产生的结果与串行执行产生的一样 -
加锁
对事务T要修改的数据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包括正常结束和非正常结束)时才释放。
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对要读取的数据加S锁,并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除了可以防止丢失修改和不读“脏”数据之外,还进一步防止了不可重复读。 -
死锁
两个事务相互等待对方先释放资源 -
预防死锁
一次封锁法:一次封锁法是每个事务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
顺序封锁法:顺序封锁法是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封锁 -
时间戳
是由DBMS创建的唯一标识符,用于标识事务的启动时间
例题
-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
-
数据库提供的两级映像的作用是什么,它带来了什么功能
DBMS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功能是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
列表内容
为了方便的针对不同对象和应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