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f918daebf2b8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16:48 被阅读4次

    上周重温了经典的《三国志11》,选择了“官渡之战”时期的刘备作为“玩家”角色。此时的刘备“兵马钱粮”不济,孙策、曹操虎视眈眈,单打独斗没有出路,选择并肩作战的盟友至关重要。

    袁绍是个不错的选择:

    • 他不是最强大的势力,同盟之后不会迅速壮大,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 与刘备临近,同盟后则少了一个身边的敌人,多了一个随时救援的援兵

    有了袁绍的帮助,曹操逐渐式微,最后合击孙策。第一次玩游戏时,选择了与孙策联盟。当各路势力都被消灭后,孙策已经占据了版图的五分之四,刘备只能熟手就擒。

    选择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一、跟谁过一辈子

    结婚讲究的“门当户对”,传统认为是双方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差无几。但这样的解释只对了一半。

    除了物质层面,父母的观念、看法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门当户对”广义上应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的一致。拥有相同家庭教养背景的两人,彼此会更加理解。这种理解不需要刻意,因为它们早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融入了潜意识。

    举个极端的例子,宗教之间的冲突就是由于信仰的不同,导致互相之间不理解、不接纳,因而爆发冲突。

    婚姻也是一样。但我们不能说不同家庭条件的两个人一定不幸福,只不过很难。思维习惯的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长到男女双方早已无法忍受对方。

    二、跟谁走一阵子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下班后4小时,远比不上工作中8小时重要。

    个人如何成长?就是持续做那些从长远角度看,对自己价值最大化的事情。这里我并不想讨论“价值最大化”,而是想说说如何“持续做”。

    梁宁老师说,一个人“持续做一件事”只有两个理由:

    • 做会发自心底的愉悦

    • 不做会发自内心的恐惧

    这两个理由的形成原因完全不同。

    愉悦是一个人的天赋。“钢琴之于莫扎特”、“诗词之于苏轼”……莫扎特对于音乐的热爱,使得弹钢琴对于他来说完全是种“愉悦”,因此可以不厌其烦地练习。你我别说练习,可能连摸都不想摸。

    恐惧是一个人的底线。当区块链技术席卷而来,敏锐的你发觉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竞争力。对“失去竞争力”的恐惧,逼迫你去学习。可有的人对此并不恐惧,因为大家的“底线”不同。

    “愉悦”和“恐惧”就好像英文中的“must”和“have to”。一件事情必须做,一件事情不得不做。心理状态虽不同,但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愉悦”是种天赋,几乎无法后天习得。因此,我们如果想要持续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就要诉诸于“恐惧”。

    我们很推崇“内驱力”,“恐惧”和“愉悦”一样,都是内驱力的一部分,推动着一个人去做事。但内驱力需要修炼,在刻意练习,并掌握之前,内驱力十分脆弱。比如,当你下定决心看书后,朋友的一个电话可能就会让你跑去撸串。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的“恐惧”不够深。

    为什么我们的“恐惧”不够深?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在群体中给自己定位。如果我们处于“中上等”,那么没有危机感。我们会认为,自己“想要看书”这件事,优于“根本没想过看书这件事”。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没看书),但是我们心里的“恐惧”会减弱。

    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把最能提升个人成长的时间,扔到会造成心里“恐惧”的空间之中。强化恐惧感,逼迫自己不断进步。

    又回到了开头的结论,跟谁在一起很重要。在“内驱力”还没有长大之前,我们要悉心呵护。其他人的“内驱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外部条件,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身处的外部条件。

    对于雇佣自己的公司,对于朝夕相处的同事,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我们需要的是鼓励成长的环境,需要的是给予“恐惧感”的同事、朋友。而不是公司的名声、内部的头衔、甚至不是进入自己口袋的薪水。

    “愉悦”也好,“恐惧”也罢,无关对错,只是内心情绪的体现。我们一开始做这些选择时,难免会觉得“虚无缥缈”,但正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投射出真实的行为,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no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