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你知道吗?知识也有好坏之分。最近有篇文章说,知识分活性知识和惰性知识,活性知识是你人生的挚友,惰性知识是猪队友,它会让你变蠢,你要学会避开惰性知识。
什么是惰性知识?它是指那些碎片化知识,你想想,头脑中是不是有很多知识点,听起来可能很高大上,但没什么实际用途,也没法和现实结合,它们在你大脑中孤立的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任何活力,比如,金鱼的记忆只有几秒钟,这样的冷知识就属于惰性知识。而活性知识呢,就是你大脑中已经穿成线的知识,它们成体系并且有条理,能在你的大脑中自如运行,而且自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比如说你学会的某一门语言,就是这样的活性知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大物理学家普朗克当年获了诺贝尔奖后,每天奔波于各种演讲现场。讲了一段时间后,给他开车的司机都把演讲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了,他就跟普朗克说,你讲的这些我也能讲,不信咱实验一次。普朗克一听,有意思,那下次演讲你替我,我给你当司机。于是下一次演讲,普朗克的司机就登上了演讲台,他洋洋洒洒的讲了一晚上,内容和普朗克一模一样。但演讲完后要和观众互动,台下一个教授举手,请教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当然答不上来,他就抖了个机灵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让我的司机回答吧,于是真正的普朗克上台回答了问题。
这个故事常常被人拿来说明司机多聪明、普朗克多有大师风范等等。但如果严肃讨论的话,普朗克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他的脑子里都是关于物理学的活性知识,面对不同场景能调出不同的知识来应对。而司机掌握的是惰性知识,只是会表演而已,情况稍稍有点变化,就是超纲了,再也回答不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知不觉的陷入惰性知识的陷阱中,比如说,现在网络很发达,只要能上网搜索一下,知识点就可以随意抓取,可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象依然什么都不会,没什么长进,惰性知识让人越来越像普朗克的司机。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避免惰性知识的干扰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首先,专注核心知识。你要知道,真正核心的知识其实只有三类,第一类是数学,第二类是逻辑,第三类哲学。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这三类基础上,这三类知识的特点就是精确,比如说数学上的1+1等于2,在哪里都是等于2。
第二,正确的看待知识。你要知道,除了数学、逻辑和哲学这三门学科之外,其余的所有学科都只是个假说,没法确定它是不是正确。所谓的科学,就是不断证伪,让它错误的含量降低一点。比如说西医并不一直都正确,在现代医学出现前的2000多年,西医一给人治病就是放血,因为当时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血液太多。所以不管你感冒发烧还是腿断骨折,进医院先拉你一刀、放放血。甚至,西医会用水蛭给人吸血。
第三,要学会用数学或逻辑工具,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把惰性知识转为活性知识。比如,你可以改变你的网络搜索习惯,从单纯的搜寻一个结论改为体系性搜索。像前面提到的“金鱼的记忆只有几秒”,这个知识点毫无价值,但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到科学家的证明工作,从最初的观察开始,分析、预判、行动、再到最后的结果被你获知,那记忆这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你对这个过程熟悉了,大脑就会潜移默化,形成了体系化的认知能力。
所以,运用网络构建体系,把惰性知识变成能活用的活性知识,才是互联网长知识的正确姿势。否则,网上的惰性知识会让你变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