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研究生考试落下了帷幕,考生也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去年考试说是近几年来,竞争较为白热化的考试不为过。
疫情使得原来打算出国学生没有出去,k12取消使得教培机构裁员,就业环境不好应届毕业生纷纷选择继续上学,大家纷纷涌入考研这条赛道。
所以去年452万考生,国家线暴涨10多分,400多分选手同样面临调剂,而最终录取117万人,剩下300多万考生抱着遗憾离场。
何去何从?
各有各的选择,有人理性止步,到此为止。而有的人选择再战!选择为自己梦想再拼一把,可歌可泣。因为这是一场负重而行战争,日日紧张兮兮,时时孜孜不倦。面临的压力更加大,主要有几个方面。
继续失败风险
报考人数继续破新高,国家线持平或暴涨,客观数据摆在眼前。今年毕业生更多,经济环境不好,大家更愿意选择再读几年书提升自己。同时今年也有很多高分遗憾离场考生,他们会加入下一场战争继续奋斗。
今年的考生似乎都觉得是活久见,教培机构啪啪啪打脸。首先,一开始是各大机构押题押垮,其次,针对国家线,大家都说持平最多涨一两分。结果出来,除了极少数专业,其余无一例外纷纷水涨船高。而突破到这样水平,今年考生压力同样不小。
经济负担如影随形
18岁的我们可以理所当然选择父母资助,但是22岁从大学象牙塔出来了,我们身上就担负着养活自己的任务。而选择三战的人,更需要勇气面对家庭负担。
我不是二战,但是我大学毕业那年没有参加考试,而选择毕业后考试,这一年家里生意萧条,而父母在家经常念叨需要节俭过日子。每次听到这些,我都很难受,我难受父母不顾我心情还在我耳旁念叨,也气自己为什么第一年没有参加考试,也恼怒自己没有为家庭分担负担能力。
和自己的对话
选择三战的人或许都有自己梦中情校,但是在现行情况下,他们不知道需不需要降低难度,选择自己能力所及学校,还是咬紧牙关一路向前。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做法是否正确,是否要浪费几年青春继续耗下去。但他们最终给出了自己答案,战吗?战啊!像一位孤勇者一样义无反顾走下去。
今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考研成功,虽然我也成功了,但是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压力小很多。他们大多是背负着压力选择名校,选择二战,真的很佩服。因为我为了成功概率最大,选择降低学校难度。我没有他们的勇气,我需要考虑我的时间成本,需要考虑自己面临的经济压力。
大家常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但是你们不会,纵使脚下泥泞,但会步步生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