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人的自我寻求》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入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最后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空虚不仅指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还指他们通常对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明确的体验。因此,他们会这样或那样的摇摆不定,会带着痛苦的无力感。
通常情况下,他们能流利地讨论我、他们想要的东西——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位,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恋爱、结婚、供养家庭——但是问题很快会凸显出来(甚至他们自己也明白),他们所描述的是其他人——父母、老板、导师甚至社会所希望我们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做的。
在性忌讳已然破除的今天,人们心底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弗洛伊德所言的强烈的性欲望和社会压抑制度之间的博弈和权衡;而是一种内在的焦虑感和空洞的状态。我们生活的不确定的年代让我们不知道要去制定怎么样的自我计划,而是顺从着社会的主流步伐。一方面,我们在他人既定的角色中扮演着虚假的自我;一方面我们又在彷徨无奈: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种所谓的“空虚”被罗洛•梅喻为受到临床证明的现代人的主要心理病症。
有人说,感受到空虚就是学会了思考和体验生活。
我们可以理解为,感受到空虚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反思,是从既定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中挣脱的一种表现。这种体验是当下的社会情境无法满足自身心理需求而挣脱但是又对自我所需模棱两可,深切无助的一种现实。
许许多多的人都不是依据行动本身,而是依据该行动被接受的程度来判断其行动的价值。
快乐是当我们使用自己的力量产生的情感。
一个人害怕衰老,只是因为他现在并没有真正的在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