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拜托你了!”
电话那头无奈而又急促的声音传来
“一定要走吗?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孩子正需要父母的陪伴……”
我的话音未落,那边乐乐妈妈又开始一顿倾诉苦水。
“唉,您不知道,孩子奶奶生病,没办法接送孩子,还需要人照顾。家里刚刚贷款在县城买了房子,乐乐爸爸就一普通建筑工人,根本养不起家……”
电话这头的我在听,再无一句劝阻的话。我在听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家庭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被现实“流放”的孩子的悲伤。
我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千千万万一线教育群体里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像上述类似的电话,我却接到过无数通。
先说一下乐乐这个孩子,我们班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子。上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经常把手放在下面撕纸玩儿或者将橡皮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扣下来。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知道,哪儿有什么“坏”孩子一说。就像三字经里说得“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秉性其实刚开始差不多,之所以发展得不一样,根本原因是环境使然。
乐乐妈妈的无奈我没办法改变,只能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多得关注像他一样的留守儿童。
我无数次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给大人们的压力要以另一种形式强加给孩子?
孩子在初学阶段最需要的不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最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父母亲的陪伴。社会的发展,利益的驱动,金钱的诱惑……大人给自己编好的各种借口成为自己离开孩子的理由,或许这样做心里会少些愧疚!
所以,一个孩子被“流放”,另一个孩子被“流放”,更多的孩子被“流放”。我瞧着心疼,再多的关爱却也不敌父母的一通电话。
有一次,一个寄宿生身上突然出了很多湿疹,我才了解到,原来一直住托管班的她几乎没有晒过被子!
有一次,一个女孩子头上长虱子,天呐,我惊讶半天,现在竟然还会有虱子?后来我才知道,她已经两个星期没洗头发!
有一次,一个女孩子来到办公室央求我给她妈妈打电话,经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皮癣又犯了,怕同学嘲笑一直穿长袖衣服遮盖。
……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但这只是被“流放”孩子的身体出现问题了。我们想象一下,无数个夜里,这些孩子会不会哭着想妈妈?无数次放学看到别的家长亲吻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羡慕得不得了?无数次家长会,父母的不出现会让自己丟了“面子”?……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目睹着一个一个孩子被“流放”,却难以给他们重建一个精神家园。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