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爱分享的璐璐,今天我将开始为大家带来又一纪录片大作《河西走廊》,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刷了,但它带给我的感动从未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为期十天的内容解析,希望每一个小可爱都可以爱上纪录片,爱上中国历史。
第一集《使者》
那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一个使团即将出征。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结果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谦27岁。
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张骞一定知道西区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形状犹如一只“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梢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开端源于2000年前一个帝国的开拓。公元前141年,年轻的刘彻登基,自登记那一天起他就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经营自己的国家。
公元前201年发生的“白登之围”是汉匈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但是却以惨败的结局而告终,年轻的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切,刘彻觉得假如能联合西域的月氏形成东西方向的联合夹击,必定可以打败匈奴,遗憾的是,在年轻的汉武帝麾下,几乎所有谋臣武士对遥远的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但他们知道,向西渡过黄河之后,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一个解除来自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题上汉帝国的日程表。
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的人,穿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去寻找月氏部落,说服他们和汉帝国东西夹击,赶走匈奴。但是作为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控制在匈奴王朝右贤王部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手中,而且月氏西迁后的下落也无人知晓,更令人担忧的是也许出使的人还没有走到西域,就会被匈奴人杀掉。
但还是有勇敢者站了出来,他就是27岁的陕西城固人张骞。张骞是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孝廉,并且刚刚成为帝国宫廷中的侍从官,也就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朝廷行政事务见习官。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汉武帝非常高兴,他不仅亲自为张骞挑选了勇士随行,还让一个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临行前,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汉武帝有气量,没把握。
一个平静的午后,在炎热的戈壁滩上,伴随着呼啸声,剽悍的匈奴骑兵冲到了眼前,没有任何悬念,张骞和他的使团被俘虏了,在被押解的漫漫路途中,他们惊恐交加,饥渴难耐,体力严重透支,不断有人倒下,他们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去见当时的匈奴王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使团打算前往月氏部落之后,阴沉着脸对张骞说,月氏在我们的北面,你们汉人怎么可以擅自从我们领土上过去呢?要是我们穿过你们国家去南方的越国,你们会同意吗?张骞自知理亏,无话可说。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结局必定凶多吉少。
公元前135年5月,刘彻22岁,张骞出使西域已经三年了,没有任何音讯,张骞虽然被软禁,但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与军队备战的机会。在匈奴人的营地,张骞发现这个民族有着不那么严密的军事组织。但是他们却具备在当时来看更先进的,更具攻击力的军事装备与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经由单于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这是张骞在单调枯燥的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尽管所有历史典籍里都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2000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或许正是这段爱情带给了张骞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5年,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5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
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结果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攻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只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谦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9年,9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当张骞终于来到大月氏时,大月氏王却拒绝了合作,为此他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尽管感到有些失望,但张骞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他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厦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带着这样的想法,张谦决定尽快返回长安。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这一次,张谦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公元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病逝。张骞抓住机会再次出逃,当他从遥远的西域神奇归来,京城为之轰动。当年出使的使团,今天回来的也只有他和堂邑父、匈奴妻子,还有他带回来的西域地图和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以及他未曾泯灭的梦想。
张骞将西域诸国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俗以及山川地貌向汉武帝和众大臣做了详细汇报,他的讲述,让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张骞13年起伏跌宕的出使经历对于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理大发现。这位探险家的独特经历,及其一番域外奇谈,立刻引起汉武帝的强烈兴趣,并被史官司马迁收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成为后人了解西域最宝贵的资料。司马迁称赞张骞通西域的壮举,有“凿空”之功,绝非妄言。
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他染病故去。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2000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三年后,公元前123年2月到4月,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韧不拔的探路者。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星球的亚欧大陆上几个国家的兴衰故事正在轮番上演。亚洲西部的恒河平原,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刚刚落下帷幕。波斯,生机勃勃的安息王朝正在崛起。而在欧洲南部,一个名叫罗马的伟大国家已经诞生。
历史的巧合,让罗马的东征与地处欧亚大陆东端的汉帝国的西征,在几乎同一时期遥相呼应。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对决已愈演愈烈,打通河西走廊,挺进更加广阔的世界正成为这个中原帝国越来越清晰的宏阔梦想。
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每次看到张骞第一次逃跑没有选择返回汉朝,而是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时,总会热泪盈眶,中国人独有的那份”坚毅“是这个世界最难得的,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美好品格,希望生活在当今这个充满便捷的时代,我们依然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那些历史的前辈们学习。
好啦,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希望大家抽空看一看这个纪录片,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远不止以上这些文字能表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