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日渐寒冷,辽南这地方现在正是收扇贝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托朋友从岛里买些扇贝柱,留着春节给亲戚送礼。
中午我和老王到货站接货,满满两大箱子,共100斤。这从岛里买回的扇贝柱原汁原味,生吃熟吃都是美味至极。
我们两个忙了一下午,每袋一斤抽真空装袋封好,累得腰酸背疼。
“你说这老规矩多会儿能改改?每年春季挨家送礼真叫人头疼。”老王说了大实话。
“你说怎么办?别人不提,你那三叔二大爷,我这姑姑舅舅,哪家能不去?”我也觉得挺无奈。
说起春节送礼,历史多么久远没去考证。但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我们亲戚间走动送礼的事。
那时候,从初一开始就要拜年走亲戚。礼物就是二斤蛋糕,用粗糙的黄裱纸包着,外面再用纸绳打个四字节。礼大一点的,再加上一、两瓶罐头。
家里收的礼物都放在柜里,谁也不能动。倒几个来回,再送到其他家。
“今天大姑家的表哥送来的罐头,不是那天咱送给二伯的吗?”弟弟看着这瓶罐头馋得不行。
经考证,确实就是那天送出去的。看来每家也都不舍得吃,转来转去,“胡汉三”又回来了。
说起那瓶罐头,当时8岁的弟弟特别调皮,硬是弄了个钉子,扎破个眼,把里面的罐头汁喝光了。
有一天,弟弟病了发烧,妈妈想把罐头拿给他吃,结果发现这罐头瓶里的果肉都长毛了。
点心就更别提了。到了正月末送礼结束的时节,外面的包装纸都秃噜皮了。妈妈说:“不能再送了,打开吃了吧。”结果里面的蛋糕都馊了。
又过了好多年,逢年过节的礼物也上了点档次。春节买点饮料、啤酒、牛奶、这些东西又实惠,又实用,且保质期也长。正月里,拎着大包,小箱,走家串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戚送礼的花样和档次也逐渐提高,且方式也有调整。
结婚后,我开始给亲戚送些更实用的东西,如鱼、虾等水产品。并且送礼的时间由年后改到年前,这样也省得他们办年货麻烦。
每年送礼这活是个苦差使,北方春节很冷,老王骑个自行车东家去,西家走,实属不易。等后来有了汽车,这送礼的活就轻松多了。
这两年,我不送普通的鱼虾,要送点稀罕货。这就是我开头买那些扇贝柱的原因,他们都喜欢。
看到这,聪明人也许会纳闷:“干嘛这么麻烦,给钱,或者发个红包就行了呗?”
别的地方不知道啥情况,但在我们家乡,很多人还是觉得:“给钱俗”,似乎就是一种应差,“我们不差钱”。所以除了父母,一般的亲戚钱和红包都不会收。
我这几十年的送礼经历,确实觉得麻烦。但常言道:“亲不亲,水儿淋”,如果没有这些互动,恐怕这亲情也会逐渐淡了吧?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是老辈留下的传统还是应该继承下去。
再忙再累,亲情不能淡。
不知友友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