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静故事
曾获布克奖、毛姆奖等多项文学大奖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由他的作品《时间中的孩子》改编的同名电影《时间中的孩子》中,男主人公斯蒂芬的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说:“对《时间中的孩子》的记忆一直在我脑中萦绕不去,它深刻、唯美而感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8133/f8f8ddbfab11d135.jpeg)
《时间中的孩子》主人公斯蒂芬是一位童书作家,这个职业于他而言非常的偶然。他最初提笔写作时,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会归到童书一类。
斯蒂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岁的女儿是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但是这温馨美好的画面却在一个周末被打破。
斯蒂芬在休息日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结帐排队的时候女儿突然不见了。几经寻找未果,夫妻二人也陷入了自责与愧疚的痛苦之中。斯蒂芬的妻子朱莉无法接受女儿被拐走的事实,选择离家独自生活。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说《时间中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内省的。
作品中,伊恩•麦克尤恩对斯蒂芬夫妇在失去女儿后的形象描述惜墨如金,反而对斯蒂芬的父母略有着墨。
斯蒂芬看着父母的面庞,时光在其上面留下的痕迹远不及凯特失踪事件带来的摧残。唯一的孙女失踪,让他父亲在两个月内白了头发,母亲眼窝深陷,眼周长满皱纹。
女儿凯特的失踪,对斯蒂芬夫妻二人的打击是致命的。斯蒂芬深深自责,朱莉满心质疑。作者没有着墨于他们各自的形态描述,而是着重于夫妻的相处模式。
就在这时,她(朱莉)睁开眼睛,看见了他(斯蒂芬)的表情。过了一会儿,她才读懂这表情,手忙脚乱地从床上爬起身,猛然倒吸一口气,发出短促的尖叫声,声音中带着质疑。
![]()
伊恩•麦克尤恩在《时间中的孩子》一书中对斯蒂芬和朱莉进行了各种疗愈试验,作者努力地想要把斯蒂芬夫妇拉回正常的生活轨道,对两个人进行了各种试探,但却几次尝试几次失败。
寻找、无措,意外突降暗夜来袭
他沿着购物街来来回回走动,把相片给别人看。他在超市旁游荡,也在隔壁药店的入口处徘徊。他越走越远,直到搜索范围长达四五千米。他用行动来麻痹自己。
凯特失踪最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斯蒂芬和朱莉总是同进同出,共同面对令人茫然的夸张问题,一起躺在床上彻底无眠,两人时常充满信心地猜测,他们对寻找回凯特始终抱有期望。
这时的斯蒂芬和朱莉两人互相依靠,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
他们向警察寻求帮助,他们在所有凯特可能出现的地方问询,他们争分夺秒地寻找女儿的踪迹,他们还没有时间互相怨怼。
绝食、自毁,坠入深渊没有尽头
她每天窝在扶手椅里, 迷失在独属于自己的深切悲哀之中。面包奶酪仍静静地搁在没人踏足过的厨房里,发了霉。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凯特始终不见踪影,所有的线索都已中断,斯蒂芬和朱莉突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彼此。
斯蒂芬依旧每天在街道间穿行,在天色变暗时刻朝家走去。而朱莉只是坐在那里,在黑暗中一动不动。
朱莉认为斯蒂芬徒劳的努力是男人的逃避,而斯蒂芬坚信行动得更快、搜寻得更多就能找到被自己丢失的女儿。
他们开始无法互相容忍,无法同桌进餐,甚至看都不想看彼此一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8133/8f849639f103819b.jpeg)
分居、封闭,放过彼此告别往事
他们小心翼翼,彼此绕着圈子,相敬如宾。他们并不需要从对方那儿寻求安慰或建议。孩子的失踪让他们踏上殊途,他们之间已没什么可分享的东西了。
终于,朱莉选择离家,她买了房子单住,她开始读神秘主义和神学作品。
斯蒂芬和朱莉都认为共同生活加剧了他们的缺失感,他们无法忽视凯特的缺席,他们无法给予安慰、也无法接受安慰。
在这段时间里,斯蒂芬和朱莉偶尔会通过明信片联络,还见过一两次面,但是他们无话可说。
如果还有爱,那爱也已深深埋葬,埋葬在他们无法触及的地方。
用爱疗伤,永远对她的归来怀有希望
也就是在这时候,事发三年之后,他们才一起为那个失踪的、无法替代的孩子抱头痛哭,对他们来说那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了,她那特有的眼神和运作永远无法被时光磨灭。
有一次,斯蒂芬偶然经过一所小学,他误认学校操场上那个跳跃的女孩就是自己失踪的女儿凯特——他低下身子,和她处于同样的高度,双膝跪地,双手轻轻地放于她的肩头,再三重复她的名字。
朱莉独居期间,斯蒂芬前去看望,夫妻二人不由自主地向对方靠近。然而,温存过后的两个人都无法心安理得地面对平静的生活,他们选择继续分居。
令人意外的是,朱莉怀孕了。
新生命的到来,带给斯蒂芬和朱莉爱的希望,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8133/b3043d1b86bc2ac8.jpeg)
伊恩•麦克尤恩在书中细腻地将斯蒂芬与朱莉从共同面对、无法面对、到独自面对、重又回到共同面对的情感历程刻画出来。
在人物心理捕捉这一点上,《时间的孩子》非常独到。
书中说:成长是一个缓慢而且困难的康复过程,而时间终将治愈所有伤痛。
作者没有过多地去描述在孩子失踪这段时间内斯蒂芬和朱莉的寻找过程。相反,在他们整天整天坐在那张扶手椅的画面之间,我们已经读懂了他们的活力在随着女儿的失踪一点一点地消逝。这个时候的两个人只有分隔开才能够更加冷静理智地面对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这场意外。
感情的修复如同物品修复一样。
文物修补师说,如果需要修补的文物有一个小缺口,我会先将缺口放大再进行修补。因为,如果硬把碎片补进最初的小缺口的话,是很难做到严丝合缝的。只有把缺口扩大,一点一点地将碎片嵌入进去,才能够真正做到“完好如初”。
伊恩•麦克尤恩有意将斯蒂芬与朱莉的伤痛扩大,让他们各自回到独自面对的状态,让他们重新面对成长的阵痛。
在这一过程中,斯蒂芬内心深处的“小孩儿”渐渐长大,脱去了稚气的外衣,真正得到了成长。
正如欧•享利所说:“人生是由呜咽、抽泣和微笑组成的,而在三者之中,抽泣处于支配地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8133/a7f10b1f9f4e315c.jpeg)
《时间的孩子》一书中有一段儿童保育委员会的讨论引起了我的兴趣。
一次会议讨论上,有人建议说:儿童应该到十一二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大脑和思维经历重要的成长爆发期之时,才开始学习识字;也有人建议儿童学会读写的合适时间段是五到七岁,识字的儿童更强大、更自信。
同时提及的还有:新生婴儿的四肢应该绑在木板上,使之无法动弹,免得他给自己造成伤害;应该设定科学的时间给孩子喂食,不应该饿了就吃;还有认为慈爱与鼓励会让儿童堕落,提倡严厉体罚和冷水澡的重要性,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档节目中一位嘉宾的论点。
这位嘉宾本人是个心理学博士,他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在他和爱人即将迎来小宝贝的过程中,他们买了大量了育儿书籍来阅读,自认为已经作足了迎接新生宝宝的准备。但是,当他看到女儿在婴儿床中哭闹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没有一本书给他真正的答案。一本书说你应该及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的爱,你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立刻抱起来;另一本书说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在别人的怀抱中长大,这样会形成依赖,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抱他。
这时,现场的观众问了嘉宾一个问题:“你呢?你是抱了还是没有抱呢?”
嘉宾自嘲地笑笑:“我现在是佛系抱,想抱的时候就抱,不想抱的时候就不抱。”
当然,以这本书来看,儿童保育委员会编著的《权威育儿手册》是成年人偏见和自以为是的代名词。他们认为孩子是自私的、不知感激的,他们视童年为一种疾病状态,所以才会提倡体罚和冷水澡等等。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权威育儿手册》表达出成人是失败儿童的观点,他给予斯蒂芬足够的时间去成长。
因为,成长是一个缓慢而且困难的康复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8133/2b07119bdeb612c5.jpeg)
《时间中的孩子》,从女儿失踪引申开来的故事发展让我们更仔细地看清自己,看懂生活。
成长是一种失去。失去的也许是纯真、也许是安全感。然而,在失去的同时,我们学会了寻找,寻找自我的方向、也寻找爱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自我疗愈、自我重塑。
生活教会我们成长,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自我疗愈。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