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个微信转的正能量文章,大意是说,东晋时代的琅琊王家,家教甚好,一家出了八位皇后,然后由此展开评论,什么家教好,格局大,兰心蕙质出名门啊。但如果研究真正的历史就会知道,也许琅琊家的女孩真的很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们家士族大家,把持着朝政。当时就有“王与马,公天下”的说法。这样的人家,为了大权不旁落的政治手段,就是联姻。北宋时期辽国的皇后都姓萧,也是同样道理。所以说,传奇故事就是好看,而一研究起历史,就被泼冷水了。现在,我就要讲一个发生在英国的传奇故事。真的很传奇,我都忍不住要讲啦
话说在英国的中世纪,有个美丽的女孩子,叫伊丽莎白,是个有很多儿女的乡绅大家庭中的大女儿。她快乐富足的生长在美丽的英格兰乡间。当她长成为一个美丽的少女时,也嫁给一个田产很多的乡绅的大儿子(在英国,只有大儿子对田产有继承权)。本来,她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就像后来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一样幸福,但那就没什么传奇故事了。所以,不幸的是,玫瑰战争打起来了,她的父亲,弟弟,丈夫,作为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的老牌支持者,有义务为当时的兰开斯特统治者——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出战。没想到,刚开始打,伊丽莎白的丈夫就阵亡了。于是,快乐的小妇人,变成了美丽的小寡妇。后来战争又打了几年,在最后一场大战——陶顿战役中,白玫瑰约克家族终于战胜了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家族代表——爱德华四世登上王位,伊丽莎白的娘家也彻底的投降了约克家族。这时,伊丽莎白的婆婆不肯把伊丽莎白丈夫的田产给她,弄得她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陷入困顿,于是,她决定去求一求新国王。
在一个美丽的傍晚,伊丽莎白领着两个儿子,站在一棵橡树下——据说这颗橡树至今还在——因为国王的军队一会儿会经过这里。果真,国王看到了她,并为她停留,听了她的诉求,并且约她明天此时同地,再来见她,让她把文件资料拿来。爱德华四世是出名的风流国王,还长得高大帅气,他还没有结婚,但与女人之间的风流韵事却远近皆知,他约她第二天见面,都是幌子,谁都知道为了什么,何况这个美丽的小寡妇还有求于他。第二天,国王孤身一人,欣然前来。伊丽莎白也没带自己的儿子。经过一番可有可无的尬聊后,国王开始行动。但这时伊丽莎白突然反抗起来,国王也倒不在乎,半推半就的女人他也不是没见过,但伊丽莎白的反抗非常剧烈,最后抽出国王的佩剑指向国王。国王很生气,质问她:“你打算刺杀你的国王吗?英格兰的国王?”结果,伊丽莎白倒转剑尖,指向自己的脖子,示意国王再走近一步,她就自杀,国王非常生气,嘲笑她都是假招子,根本不敢自杀,但伊丽莎白马上在自己的脖子上划出了血痕,国王火冒三丈,气急败坏的把剑鞘解下来扔在地上说:“你不是要我的剑吗?剑鞘也拿去!”转身就走了。
一个英国的传奇故事又过了一段时间,国王要带兵去平叛(还有一些没投降的红玫瑰一方家族在叛乱),出征前路过乡间,各家捐献些钱财,也就是一个仪式,表示一下支持。伊丽莎白的家族也站在路边,国王带着军队过来,又一次见到了他,这段情节,英剧《白王后》演的特别好,直接借过来——表白的感动人啊。
一个英国的传奇故事看到没,据说女人最受不了浪子的专一。爱德华国王的意思是,我可以跟很多女人发生关系,但你不同,我只爱你一个。无论如何吧,这个有两个拖油瓶,年长国王五岁的寡妇,嫁给了国王,并成为英国第一个被加冕为英格兰王后的平民女子,因为之前的英格兰王后都是外国的公主。但是,他们当时是秘密结婚的,在场的人,只有新婚夫妇和新娘的母亲,在一个乡村小教堂,加冕礼,都是后话了。
传奇好看啊,但现在到了泼冷水时间了。正史从来没记载过橡树啊什么的。真正的历史要从伊丽莎白的母亲讲起,她叫雅阁塔,她真是个传奇的女性,她的出身非常高,是卢森堡公爵的侄女(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国家虽然小,但现在还有)。她第一次结婚的丈夫是贝德福德公爵,亨利六世的亲叔叔,在法国守着英国在法国的疆土(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当时的确是法国有大片土地是属于英国的)。当时她是英国第一公爵夫人,在亨利六世没娶亲之前,举行宫廷舞会时,她是跳第一支舞的,开宫廷宴会时,她是第一个被领进宴会厅的。可惜的是,贝德福德公爵岁数很大,结是的婚两年后就去世了,雅格塔后来下嫁给了他丈夫原来的侍从官,地位很低,仅是有田产的绅士。她这次婚姻的选择,看起来倒真是为了爱情。后来因她的缘故,丈夫也被封为里弗斯男爵,雅格塔也作为亨利六世王后的侍女出入宫廷,地位仍然很高。玫瑰战争爆发时,有一次亨利六世和他的王后打到伦敦,打来的一路他们军纪涣散,一路抢劫,伦敦市民害怕他们,还是派了雅格塔和白金汉公爵夫人作为代表去和伦敦市议会谈判,由此,我们对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所以当玫瑰战争阶段性结束时,她家作为投降的贵族,爱德华四世还是尽心拉拢的。据历史学家分析,爱德华国王应该是在一场场为拉拢兰开斯特贵族的所举行的宴会,舞会上结识了伊丽莎白。她当然会是个美丽的女子,同时也很有手腕,还有她家族的影响力。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国王虽然是国王,但当时他的日子过的也挺憋屈,他的表哥叫沃里克伯爵,权利极大,在英格兰拥有广大土地,富可敌国,在历史上被称为造王者,也就是说,在那个红白玫瑰的战争背景下,他偏向哪方,哪方赢。爱德华同伊丽莎白秘密结婚时,沃里克伯爵正出使法国,他跟法国的关系好,希望爱德华娶法国的公主,更加强英格兰特别是他跟欧洲大陆的关系,这是爱德华国王不愿意看到的。因沃里克伯爵在英国一家独大,这让国王很恼火。他秘密娶了伊丽莎白,直到不得不说时才告诉沃里克,把沃里克气的够呛。但伊丽莎白家族也是不好得罪的,也不能让自己家女儿白染了一身水,沃里克也只好退了法国的婚,同意国王举行加冕礼。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我之前说过伊丽莎白家是个大家庭,后来,她的兄弟姐妹都与贵族通婚,王后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植入了权利中心,这当然都是国王为了打压沃里克的势力刻意安排的,后来果然引起了沃里克的叛乱,但这都这故事无关,就不多说了。
后来的故事就悲伤的另人唏嘘了,爱德华国王在时,伊丽莎白一直很幸福,虽然国王也没能专一的对她,有许多情妇,但在那个时代,也没人对国王有这样的要求。国王一直对她很好。但可惜的是,爱德华去世的太早了,他哪怕多活四年,仅仅四年,整个历史都得改变。因为他去世时,他的长子——威尔士王子爱德华才12岁,不满16岁,就需要有人摄政。爱德华在安排了孩子的亲舅舅,安东尼摄政后,心中感觉在他自己的过分培植下,王后娘家势力太大了,所以做了一件如果他知道后来结果的话,都会从棺材里跳出来的决定——让他亲爱的,曾跟他并肩作战,他信任的,给他守着北疆的三弟弟——理查德也来伦敦共同摄政。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失去了国王庇护的伊丽莎白和伊丽莎白家族立刻报漏了他们的草包本性。也是,他们不是从小在政治中心长大,没从出生就侵淫在权利中心,他们家唯一有这种经历的伊丽莎白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整个家族在处理新旧国王交替中毫无政治敏感性,失败至极。
大家都知道吧,英国的王储叫威尔士亲王,别看现在的查尔斯王子成天全世界转悠,而那时威尔士亲王,是真的在威尔士守着的。得到国王的死信后,小王子和他的舅舅安东尼马上动身回伦敦继承王位。读过中国历史的我们知道,一般改朝换代后的第二任皇帝接班的时期是皇权继承最危险的时刻——秦有沙丘密谋;唐有玄武门之变;宋有斧声烛影;明有靖难之役,等等等等,中国历史这样的故事,一抓一大把。可惜我大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并没传到尔等偏僻岛国,让他们得到一点警告借鉴。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是这样的,这边厢小王子正在往伦敦赶去继承王位,其实他只要到了伦敦,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涂上圣油,贵族和人民就认定他是国王了,在中世纪,教权很大,起兵叛乱涂过圣油的国王,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他们一行人在半路上听说小王子的叔叔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就在附近,朝中权臣白金汉公爵也跟他在一起。虽然小王子的舅舅安东尼虽然人品高尚,善于战斗,但他真的是将才不是帅才。在中国历史中,皇帝最忌讳边疆的大将和朝中的重臣联系密切,因为一个握有兵权,一个握有政权,简直无敌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两个大公爵拥兵出现在伦敦附近,安东尼竟一点警觉性都没有。其实他们都错过小王子了,没截住,是安东尼安排护送小王子的的部队停下来,等了他们。小王子一落入理查德手中,他马上变脸,逮捕了安东尼。伊丽莎白也是,听说儿子被控制住了,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而是带着其余子女子女躲入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企图让宗教避难所保护他们。小王子以等待加冕的理由,被软禁到伦敦塔。然后理查德在外四处活动,联络这些年对王后家族充满敌意的大贵族。他首先宣称爱德华曾跟别人秘密结婚过,所以他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无效,所有孩子都是私生子,没有继承权。后又称爱德华不是父亲的儿子,而是自己母亲跟人通奸的产物,他的死去的二哥也不是,只有他是。他可怜的母亲当时还健在,听到自己的儿子为了王位竟然公然侮辱自己,不知作何感想。然后,在软硬兼施的重压下,伊丽莎白被迫交出本跟自己一起呆在避难所的二王子,也许她隐隐知道这次离别,就是永诀了(她觉得是她自己会死,她儿子是安全的)。她含着眼泪在她儿子的额头印上深深一吻。能让王子兄弟俩能够互相陪伴也许命运给他们即将逝去的生命最后一点温暖,后来兄弟俩就永远的消失在伦敦塔中了,没有确实
一个英国的传奇故事的证据是谁杀了他们,甚至,长久以来,连尸体都没有,所以说是消失。但200年后,人们在清理伦敦塔时,发现两具孩子的尸体,怀疑是这两位王子。虽然无法确切的说是理查德杀了他们,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的嫌疑最大,虽然后来一直有人为他翻案,但主流史学观点还是认为是理查德指使人所为。
后来伊丽莎白从避难所出来了,被软禁在乡下。这时兰开斯特家族的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一派同他们联系起来。这个亨利的身世也能再写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就不多说了,就明确一件事就行,他虽然页是王室后代,但他是王室私生子的后代,对王位没有继承权。他从法国借兵,承诺娶爱德华四世的长女,她也叫伊丽莎白。因为她的两个弟弟都消失了,她现在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1485年,在博斯沃斯,亨利·都铎同理查德三世打了整个玫瑰战争的最后一场大仗,国王理查德三世身先士卒,的确很英勇,但命运的天平并没有偏向于他,斯坦利男爵临阵倒戈(这个人娶了亨利的寡母,理查德也一直不怎么放心他),亨利的部队一拥而上,理查德成了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战死沙场的国王。
当天夜里,一匹战马驮着一个满身是伤的尸体来到莱斯特城的一座修道院,这个被后来的莎士比亚描述成邪恶的国王的理查德三世就这样被草草的埋葬了。后来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毁了许多修道院,关于这段往事也没人再管了。直到500多年后的2012年,莱斯特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理查德三世的尸体到底在哪里,经过翻阅历史文献和的对比当时和现在的地图,认为应该是在现莱斯特城市政厅的停车场地下。果然,经过探测,这里有一具尸体,挖出来后,先根据死亡年龄,死亡年代,身上刀伤,后有DNA鉴定,确定为理查德三世。英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空王冠》扮演过他的卷福还为他念了一首诗。这些都跟本文无关啦,但我觉得这段故事也挺传奇,而且就发生在最近,而且我也没灵感给理查德三世写什么东西,就把这段先写出来啦。
亨利•都铎赢得了胜利,赢得了王位,他娶了伊丽莎白公主,加固了王位继承权(特别是他们儿子的继承权,妥妥的),亨利•都铎代表红玫瑰一方,约克的伊丽莎白公主属于白玫瑰一方,他们的结合,也代表玫瑰战争的结束。伊丽莎白王后她自己呢,她开始也生活在亨利七世宫廷里,后来被她的女婿诬陷谋反,被送到修道院里度过了余生。个人认为,谋反是不可能的,她被发配走,主要是一山难融二虎,亨利七世接受不了一个当过王后的丈母娘,亨利七世的母亲也对付不了一个前王后亲家,两人在全国最尊贵的妇人,彼此的明争暗斗一定不少。当然,她只是被送离了政治中心,生活还是不错的,女儿们也经常去看她,也算有个幸福的晚年了。
1492年6月8日,伊丽莎白病逝于St Saviour’s 修道院,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最后的最后,还有伊丽莎白的余波,还记得她跟前夫有两个儿子吗?她的儿子姓格雷,其中一个在理查德那场叛乱中被杀了,另外一个却幸存了,并且在后来支持亨利七世的事件中来回联络,立有大功,也被封为多塞特侯爵。他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娶了萨福克公爵的女儿弗朗西丝,而弗朗西丝是萨福克公爵第二任妻子所生,而这个第二任妻子是亨利七世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妹妹,于是弗朗西丝和她的后代,对英格兰王位有继承权。亨利八世死时,考虑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爱德华六世体弱多病,把他后来王位的继承顺序排好了:儿子万一早亡,由亨利八世的大女儿玛丽继承,大女儿后由二女儿伊丽莎白继承,若所有自己的儿女都没有后代,王位由格雷和弗兰西丝的女儿简•格雷继承。但真等爱德华六去世时,围着格雷家族的一帮信仰新教的野心家,一方面不愿意有天主教信仰的玛丽公主掌权,一方面都想继续自己在朝野的权利,他们跳跃了一切,直接把简格雷送上了王位。但她仅做了9天女王,玛丽公主就在一帮信仰天主教旧臣和国外势力的帮助下来到伦敦,继承了王位,把简格雷关到了伦敦塔。其实简格雷当时只是一个16岁的少女,喜爱读书,也是个虔诚信仰新教的姑娘。她对政治一点野心也没有,都是她的父母权利欲强,又很愚蠢。其实玛丽女王本不想杀她,事实上她还很喜欢她自己这个小外甥女,但她的父亲一系列坑女儿的操作,让女王不得不痛下狠手。但女王还是给小简一条生路的,女王下令,只要她发誓改回信仰天主教,就放了她。但之前说过,她是个有着虔诚信仰的姑娘,她宁死也不背叛自己的信仰。1554年2月12日,她被杀于伦敦塔,后世有名画展现了这个场景。
一个英国的传奇故事我们中国有句话:何苦生在帝王家。简格雷,伊丽莎白的两个儿子,都是因为身上留着高贵的王室血液而被杀。谁也不能预测以后的故事,若能知道,伊丽莎白是愿意做个平凡的小妇人,继续生活在美丽的英格兰的乡间,还是坐在王后的宝座上,看着子孙后代在权力中心难逃的命运。
其实什么样的选择都有风险,好在我们都不知道以后的事,当个无头苍蝇在凡世中乱撞更好。
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叫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参考资料
菲丽帕•格里高利《白王后》 《河流之女》
大卫•休谟《英国史》
段宇宏《血王冠:玫瑰战争》
BBC短剧《白王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