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你先不要创业,你要去企业里学习一下,从老板那里获得经验,然后再出来创业。
我相信也有很多的人正在这样做。
但我们去了公司真的就能获得创业的能力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
创业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从商品的采购、销售、到和客户的交流维系,创业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问题交织的复杂世界。
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每个环节都熟悉,并且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才能在眼前的乱麻中整理出事情的关键。
但当你进入一家公司,你的工作和成长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
你选择的公司越健全,制度化和规章越完善。
这就导致,你到公司只能接触到很小的一片业务,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边缘业务上徘徊,是公司的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做着同质化的事情,不痛不痒。
举个例子,你本来打算在公司学点东西再去创业,而到了工厂打工,被安排到流水线上,每天不断地制造汽车零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制作汽车零件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你对整个企业制造生产销售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
即使你去问不同岗位的同事,他们也只知道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但当你问“为什么要这样干,而不是那样干”的时候,他们也说不出来,顶多说是领导要求的。
而身处在其他岗位,情况都差不多,大部分的白领和蓝领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公司巨大愿景的很小一部分,多数情况下,事情做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越是体制健全的企业,制度越完善,员工都是岗位上的螺丝钉,被同质化的培养出来,因为只有同质化,企业才不会因为员工的翅膀硬了不好管理,而丢失了话语权。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企业用人都是套模板的,所有人执行规定的操作,出了问题只能上报,渐渐地就活成了没有思想的机器,所以面对时代的动荡也就容易被替换。
而且无聊重复的工作,很容易让一个人废掉,工作越久离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但并不是说通过打工没有办法实现创业的积累,只是走上这条路容易消磨斗志,最终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但从一开始就在残酷的环境中打拼的人就会有所不同,始终有一种拼劲,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轻易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摸索出属于自己成长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摸到了成功的大门。
但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先工作后创业,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诱惑,容易让我们忘记了前进的路。
之所以大家总是喜欢说“不忘初心”,就是起步的时候我们都太无知,一心只向一个方向去。
但走着走着,当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好东西,更新奇的事物,见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对初心的坚持就会动摇,走着走着,也就迷失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
所以当我们走在打工路上,请一定要记得最初进来的目标,制定好计划,因为打工很容易磨灭一个人的意志
如果你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打工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就会习惯当下的一切,依附与某个平台,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的生活,之后在经济景气的年代,迎来断崖式的下跌。
创业更像一只饥饿的狼,你要独自觅食,长时间与饥饿为伴与猎物进行博弈,这顿没吃完,就要考虑下一餐在何方。
打工更像是加入群狼,你在狼群中你被分配到指定的位置,做指定的分工,获得食物的时候,按照狼群的规则分配。
创业是一个人的战争,你自己就是一只军团,所有的事情都硬着头皮上,没有不会的权利。
这是一种近乎饥渴的状态,逼着自己变得更好,因为除了变好没有其他的选择。
因为是被生活逼着走,所以创业者只能爆发自身的潜能,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因为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所以在这种悲壮决绝中,往往生长出了奇迹般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创业者变成了野蛮生长的怪物,短时间掌握了更多知识,获得了更多技能。
正因为这样狂野生长的力量,才让创业者无往不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力量,才造就了一年顶十年的奇迹,越挫越勇,越来越强。
但跟随狼群的打工人就要舒服得多,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按劳分配。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不知道自己除了眼下的工作还能做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抱怨命运不公,为什么两个相似的人最终会有不一样的命运,如果你有机会站在高处,就会发现曾经那个看起来更稳妥,更容易的选择,就是生活的分水岭。
一个被迫成长,一个生活安逸。
但你也要记得,不论一开始选择如何,总有一些人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并成为了让你羡慕的样子。
所以影响命运的不只有选择,还有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