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中部较为干旱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短翅膀、短脖子的巨蜂。
这种蜂体形肥胖臃肿,但是它却能够在非洲的大草原上连续飞行约250公里,而且,飞行高度也是一般蜂类所不能及的。
它们极为聪明,平时就藏在草丛中或者岩石的缝隙中,一旦有了食物后就会立即振翅飞起来。
尤其是当发现他们生活的地区将面临极度干旱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迅速逃离,向一些水草丰富的地方飞行。
科学家们将这种飞行本能极为强健的蜂称为“非洲蜂”,并对其充满了好奇。
因为根据生物学家们的理论,这种体形肥胖臃肿而且翅膀短小的蜂的飞行本能应该是最差的,甚至连鸡、鸭都不如;
用流体力学来分析的话,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比例根本不能够起飞,即便将它们扔到天空中去,它们的翅膀也不可能产生承载肥胖身体的浮力,然后就立即掉下来死掉。
但是,事实却证明,这种“非洲蜂”不仅能飞,而且还是蜂类中飞行能力最为强健、飞得最远的物种之一。
最终,哲学家对此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非洲蜂虽然天资低劣,但它们只有学会极为强健的飞行本领,才能够在气候极为恶劣的非洲大草原中生活下去。
简单地说,非洲蜂如若不能飞行,它们面临的处境只有死路一条。
非洲蜂置之死地而后生。
非洲蜂,又称非洲“杀人蜂”,是一种极富进攻性的蜜蜂。
蜜蜂最早起源于亚洲,到达非洲后的蜜蜂,不仅受到严酷的气候折磨,而且还时常遭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不断偷袭。
为了生存,它们同所有的入侵者展开了漫长激烈的搏斗。在保卫自己和蜂巢的过程中,非洲蜂日益变得顽强凶猛。天长日久,它们养成了一种好斗的性格,而且一代超过一代。
而那些抵达欧洲的蜜蜂,因为找到了温和的气候和充足的蜜源等理想的自然条件,则没有非洲蜂的暴力的个性。
环境的差异,使得同一个物种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语)
恶劣的地理环境,适者生存,才造成了非洲蜂的强悍无比的特点。那看似不符合飞行的身体,也是大自然在非洲优胜略汰的结果。
生存中的压力,为每个生命发掘暗藏的潜能,提供了一个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