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古人的大智慧还是无心插柳的巧合,历朝历代的 “贬谪”制度在无形中起了文化传播的作用。
贬谪,就是指古代的官员犯了错误,除了原则性错误,如欺君之罪,杀人放火这些无法原谅的罪行会被杀头或坐牢外,其他一般性的问题,大都是采取“贬谪”的处罚。也就是把你流放或贬到偏远的地方去。罪行越大的,贬得越远,越偏僻。
比如,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文豪,四起三落的苏轼,他就先后被贬到了黄州、惠州、赡州。这三个地方是一个比一个偏远。最后到了赡州,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还有活着回来的机会。赡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你别看现在是特区,是旅游胜地,那在宋朝就是不毛之地,又没路,就是一个荒凉的小岛,到了那儿,你一个读书人,又没有生存能力,基本就是个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0942/c70b9d77e4faab35.png)
还有那个最近非常火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因为得罪了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那一样也是一个荒凉的地方,没想到,经过生死考验后的他,却在那儿领悟取了“心学”真谛,成为一代大家。
可以说,在中国的历朝历代,被贬的官员无数,全国各地随处都可见被贬的官员,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0942/1a0a7dcf88aa71a5.png)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你要想当官,必须得会读书啊。县令以上的官员都得是考中进士的学霸。你想想看,这些高才生,一旦被罢官,并且被贬到这些偏远的地方,他们以什么谋生?种田,耕地肯定是不会的,种菜都种不来吃,唯一可以施展的技能就是教书嘛。你看,本来没有人识字的地方,根本没有老师的地方,一下子来了个高材生,怎么也得培养出几个秀才吧。并用这个走了,过几年又得有新的官员被贬下来,就这样接连不断的都有被贬的官员来这些地方传播文化,是不是就把这些不毛之地的文化水平给提升了?
还别说,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了五十几年前的上山下乡,其实,那些从城里到乡下的知识青年也给落后的农村带去了知识,带去了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来自城市的知青。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0942/c0af5fa3f716d74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