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最近听吴伯凡老师的知行合一的解释,第一次对知行合一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么重要的东西就需要反复刻意练习才能深入脑袋。也就是吴老师说的将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一次又一次的强化直到实现最大带宽。深入日常后才能在对事情事物的知和行达到统一,达到一瞬间的理解和把握。
1、带宽
吴老师在讲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用了“带宽”这个概念,非常的贴切。首先你知了这件事,相当于神经元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第一次碰撞接触,多次碰撞后,建立起电话线一般的带宽,再次刻意练习后建立起光纤一般的连接。这样以后你就能在一接触这个事情后拥有专家级的灵敏度和判断能力,快速决策和确认。
2、你的世界是你构建出来的
之前听混沌大学听过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思想家给我们构建的世界中。我们见到的世界是我们想要见到的世界。
举个例子,世界本来的颜色有成千上万种,对于苍蝇而言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我们人类只能分辨几百种颜色。事实上是大脑只让我们知道这么多颜色,那么我们说这个苹果是红色的是苹果本来的颜色吗?显然不是,苹果本来的颜色显然丰富的多的多。
吴老师引用了王阳明的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非常非常有趣,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好好的多次的思考。王阳明要告诉我们说,你看到的世界的状态只反映了你的心的状态。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你的心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正如西方谚语说的你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3、同步
吴老师使用同步这个词来进一步表达知行合一。用云状态来说明知的状态,用端的状态来说明行的状态。云状态和端状态随时同步,云变化端就变化。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的。
4、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知和行是同步的,知变行变。套用王阳明的话说“一年发动即时行”。吴老师通过四节课的时间一步一步的告诉我们知行是什么,知不是知道不是求知,知是一种状态,行是将知这种状态进行表达和显现。知行合一用现在的话说是知行同步,先有知这种状态然后用行来显现它实现它。
吴老师用射箭来比喻,知就是你射箭前的状态,行就是知后到达的结果或显现,射箭的结果是命中靶心还是偏离在你射箭出的那一个状态已经确定了。
会到开头,怎么实现知行合一呢?就是不听的修正你的知的状态(射箭的状态)行自然而然的就会显现知的结果。刻意练习显然是最好的方法。刻意练习到你的神经元与神经元形成光纤般的带宽,那时候的那个状态就是知行合一的了。
最近也在看原则,原则讲到内控点。只有掌握内控点的人才能不停的调整自己。这点又和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经过吴老师和原则的洗礼。对于我自己要明白以下几个事情:
a、所谓明白道理,只是你的神经元与神经元有了一次的接触,并不代表你能实现知行合一中知的状态,意味着所有道理没有反复不停的练习形成有效带宽后,明白的道理并不能帮你过好这一生。
b、以前经常随意性读书,读完就忘记了。显然是没什么卵用的。如果一个道理对你很有冲击,你就得像孔子一样一日三省,直到实现知行合一,不然都没什么卵用。
c、有些经典的书就是要反复不停的理解理解思考再思考。
d、这里又想起李笑来的关注点的理论,每天应该关注那些该关注的事,其余都是多余的。
当下的自己要做减法,减法,利用奥卡姆剃刀法则,简单再简单。不去想那么多事。
以上内容需要刻意练习,不停修正,本次算是一小段总结。还要再再再提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