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吃饭,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吃饭,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作者: 好孕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23:47 被阅读0次

    全文阅读3分钟


    1、苦情

    1个月前,在我们家小区的前门,开了一家早餐厅,好多人都去尝鲜,每天就餐的人络绎不绝。

    这不,这周末,我也请我的同事小刘一起也来凑个热闹。

    整个餐厅满满当当,好热闹啊。

    有一家三口的,

    有妈妈带着俩宝的,一个在推车里被妈妈喂,一个自己在桌边自己用餐,

    有爷爷奶奶带一个宝宝的,

    也有,看起来是两对熟悉的母女凑桌在一起吃饭的

    还有两口子一起用餐的,

    也有看起来是朋友,有说有笑插科打诨的,

    ……

    感觉这就是一个小社会啊。

    我们分别点了一份自己中意的饭菜,在一个仅剩下的角落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嗯,味道真不错,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生意这么好”我给同事说。

    我们低头吃的正香,突然被呵斥声惊到了。

    只见那位奶奶,对着她的孙女大声说道:

    “这肉包子看起来有多好吃,你却说难吃!硬拧着鼻子吃,就剩下一口了,忍一忍就吃下了!”声音就像爆豆子,看起来火气不打一处来。

    说着拿起那剩下的包子,就往孩子嘴里塞,孩子闭着嘴就是不张口,奶奶气愤的说:“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你爸爸妈妈上班,我天天累死累活的照顾你容易嘛,我为了给你做饭,天天累的腰酸背痛,你这不吃那不吃,我烦透了,你真不如我们家那条狗狗听话!”

    爷爷还不忘在一旁做苦难与道德教育:

    “西西(音译)呀,话说你这时候的生活条件,可是很好了,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饿肚皮的,甚至我们都吃过树皮和草根,而你还挑食,难吃也得吃啊,肉是有营养的食物,既然吃了,我们就不要剩,浪费可耻啊,你可别惹爷爷生气啊,爷爷整天为这个家操心,身体不好……”

    我循声望去,看起来是一对非常体面的老夫妻,穿戴都挺精神的,他们的小孙女也是打扮的像个小公主,大概也就是四、五岁的样子,不过看起来有些瘦弱。

    这时,同事小刘愣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到这位小朋友的爷爷奶奶给她上演苦情戏,逼她吃东西,你知道我的爸妈怎样唱苦情戏逼我学习的吗?”

    只见她又长长的嘘一口气说道:

    “我的老家在农村,上学是唯一的出路,父母都是典型的‘黄泥腿子’,就是靠天吃饭的那种,全部的收入就是家里那几亩薄地,所以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姊妹2个身上。

    吃饭时间就是给我们带紧箍咒的时刻,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是没有指望了,省吃俭用的、有病也不舍的看,给你们准备学费,你们可得好好学习,否则可对不起我们的血汗钱’而且每顿饭都如出一辙,我觉得,吃饭真的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接着同事似乎哽咽了一下,接着说道:

    “最可怕的是,如果父亲喝点小酒,那可是声泪俱下哭诉他生活的不易,学习不好就是糟践他们,那时候我要是偶有考不好,恨不得去死……”

    听到此,我似乎更能理解小刘,为什么那么的自卑,那么的省吃俭用,那么的亏待自己,而每月如数上交大部分工资,常年有胃痛的毛病……就如这顿早饭,如果不是我邀她N遍,她也不会出来吃这顿早餐,她在我们单位也根本没有什么朋友。

    2、迁怒

    这边的爷爷奶奶还没训完小孙女,只听得“咚”的一声,稀饭被碰洒在桌上,然后碗又叽里咕噜滚到了地上,幸亏是个铁的,还好没有被摔碎。

    “我说你没用,你就是个没用的东西,你上学掉铅笔掉水杯,去个游乐场把衣服丢了,我看你最后连自己都得丢了!吃个饭整碗稀饭又被你碰洒了,上次让你看你弟弟,你竟然把他的头碰了一个大包……”

    一阵机关枪似的扫射,让我们应接不暇,只见这个带两娃的妈妈不吐不快,一口气将孩子的不是说了个遍,而这位妈妈根本不顾及整个餐厅已经坐满了人,显然已经竭嘶底里了!

    邻桌的人都在劝:“小孩子嘛,打翻碗很正常!”

    在众人的劝说下,还不忘恶狠狠的瞪了大儿子两眼,这时的大宝早就被妈妈吓到了,嘴里含着大半口食物噎在嘴里咽不下去,眼里噙满了泪水,

    “哇哇哇……”推车里的二宝,被妈妈的吼声吓得大哭起来。

    只见妈妈恶狠狠的摇着推车,

    “哎,你哭什么哭,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你们俩没有个让我省心的!”

    显然,这位妈妈因为对老大的行为不满意产生了愤怒,然后又把怒气一股脑撒到二宝身上,其实二宝很无辜啊,本身什么也没做,但是就被莫名其妙批了一顿!

    心理学上有个词“踢猫效应”,被这位妈妈演绎的惟妙惟肖。

    这词大致意思就是,甲因为某件事情不满而产生情绪,顺势将愤怒的等情绪发泄在乙身上,乙再发泄在丙身上,丙再发泄在......最后发泄在猫的身上,这只猫是个最后被无辜牵扯到的弱势的代称。

    人的潜意识很有意思,都会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就是把怒气转移到比自己弱势的人或物身上,可能是比他更弱小的孩子,也可能是猫狗。

    这位妈妈,因为对大宝的行为不满而产生了愤怒,接着又把愤怒发泄到了二宝身上,假如二宝稍大一些,莫名受了委屈,他也会转嫁到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或许是狗是猫,也或许是比他更弱小的孩子……

    话说,在公共场合都毫无顾忌数落孩子的宝妈,我猜测,在家里这种场景肯定也常常上演吧。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句话,是孔子再三赞叹弟子颜回一句话。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但也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

    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可是,好多家长最终的行为是:我可以为孩子去死,但是我却控制不了发脾气。

    3、包办

    “来,吃一口包子!”

    “来,再喝一口稀饭!”

    这位妈妈,似乎看起来挺有耐心,一口一口喂她面前的这个小女孩。

    不过这个小女孩,看起来有七八岁的样子,正常情况下,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饭了。

    “你到底在看什么,转过头来吃呀,你快点吃呀!”

    “哎呀呀,看包子油都滴到身上了,这可是刚刚穿上舞蹈服,油花花的丢死人了!”

    被批评这个女孩,穿着漂亮的舞蹈裙,看起来是在参加暑假业余培训班的。

    听了妈妈的话,她就大口吃了起来,满嘴噎的都是饭。

    “慢点慢点,女孩子家的成什么样子了!!”

    “淑女一些,好不好?我为什么逼着你学舞蹈,不就想让你更淑女嘛!”

    女孩面对妈妈的连珠炮,或许根本听不懂,很无奈地看看妈妈,问:“妈妈,几点了?我们别迟到了哈”

    “瞧瞧你,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一个劲问,我看着时间呢,看你着急的,破舞蹈课有什么了不起,要是学习这么上劲就好了!”

    “我告诉你哈,你这顿饭来的最早,这都吃到最后了”

    “妈妈,我想再吃根油条!”女孩弱弱的说。

    “不行,油条有什么营养?想吃你再吃个包子,再说今天这个包子个儿也够大了,你应该能吃饱了啊”

    妈妈的口气坚定,斩钉截铁,不给女孩任何余地。

    女孩似乎很迷茫地看着妈妈,眼神很迷茫,心里肯定有N个疑问:

    “哪个是重要的?哪个是不重要的?”

    “到底该快些?还是该慢些?”

    “我到底是饱了?还是没饱呢?”

    ……

    在这里不由得想到,2018年1月29日成都商报的一篇发文“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

    文中的男主角毫不避讳自己性格的“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他认为,这正与父母有关。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父母的“肆意操控”的反感……

    心理专家有话说

    曾奇峰说苦情:有些不那么会做父母的人,把自己弄得惨兮兮的。

    他们会对孩子说,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地工作等等。

    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想操控孩子,使孩子丧失维护自己权利的伦理立场和道德勇气,对父母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都无条件地服从。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都是对的。

    父母都是从孩子慢慢变成的,既然孩子可能犯错误,变成了父母后同样也会犯错误;怎么可能一变成父母就不会犯错误了呢。

    而且,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任何人都必须向自己的孩子学习,寻求各种路径来学习,才能慢慢地变成好父母的。

    邵长青说迁怒:当人情绪不满和心情糟糕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发泄的对象,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关系链条依次传递,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最弱小的群体,受气最多,因为会有多个渠道的坏情绪指向他。

    容易迁怒的人,说到底是对自己不满意。

    对自己不满意多是因为小时候被父母挑剔、严格要求、忽视、指责、否定、抛弃、虐待等行为所致,孩子感到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满意、无法让父母喜欢,就会认定是自己不够好,特别恐惧被人指责、被人挑剔、被人否定、被人抛弃等,坏脾气的种子就种下了。

    如何改变呢?要回到过去安慰小时候的自己,父母不满意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父母的标准不适合你,父母也不成熟。

    有自我价值感的人不必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可以接纳自己的现实,坦然面对是非,也可以淡泊名利,心胸自然开阔,不患得患失,就能够气定神闲,就有好脾气。

    你看清自己坏情绪的源头了吗?

    那就问自己吧:究竟是谁惹我生气了?

    那个人与真正让我生气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不想让坏情绪弄糟你的生活及迁怒别人,那就试着马上开始行动,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来,告诉自己:“我现在很好”,然后给对面的人一个宽厚的微笑,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武志红说包办:包办型父母,不止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

    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家长们是在满足自己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他们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

    最终,这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要么,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

    要么,他们的自我无限膨胀,他们的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并最终成为别人的噩梦。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

    它会让孩子学会自爱、爱别人、并成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饭,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v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