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行业里的很多企业通常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通常的做法就是公司层面和部门层面共同经营,公司对部门的分配基本上是根据其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切分相应比例,一般是下属部门占大头,公司层面占小头。
以我服务的很多工程设计类企业为例,他们通常采取管理费模式,即公司层面向下属生产部门收取经营完成目标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其余的都由部门来支配,部门需要承接业务并组织生产,对项目成果、技术、质量负责,公司层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种模式下,公司层面通常不会给生产部门“兜底”,公司层面也会强调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分配机制很好地激发了部门层面管理者的动力。本质而言他们都是小老板,他们利用公司的品牌、资质等,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经营能力,去承接业务,并自己组织团队完成成果交付,上缴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剩下的均由自己支付,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他们的收入往往很是可观。所以,在很多类似的企业里,很多人当了生产中层后,始终不愿晋升为公司领导。
我还碰到一类企业,企业一分钱都不给生产员工兜底,日常发给员工的工资都是预发,通常到年末时,公司生产管理部门会对各个生产单位统一核算经营情况,并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到部门工资总包,然后再减掉日常预发的工资,相当于说,员工的每一分收入都是自己挣出来的,这类企业内部,员工通常都是很好的积极性。
然而,最近我在很多企业发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运行不下去了,我分析了很多企业,也和一些企业领导者交流,发现这样的机制越来越难以持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过去,我们在企业里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因为环境良好,员工层面实际上一直在“共享利益”,从来没有承担过风险,仅是某些年份共享的利益多一点,某些年份共享的利益少一点,但总体上基本上都没担过什么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频繁的发现,员工开始在“承担风险”,一个更常见的现象是,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员工绩效在不断下降,有一些企业甚至连固定部分的薪酬都难以有效的保障,这也是造成很多行业即便是优秀的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难以招聘到合格的人员。
某企业的领导告诉我,尽管他们单位给应届毕业生固定薪酬部分很少,但是这些毕业生往往有很多的师兄师姐在这家单位工作,师兄师姐会告诉师弟师妹们,不要只看固定工资,那只是零花钱,关键是年末奖金,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年底的绩效都会兑现,而且通常超出预期,所以他们在招聘市场上从来不愁招不到人……而这两年,他们确定招不到人的,因为师兄师姐们会告诉师弟师妹们现在的年终奖极其不确定,而且金额远少于之前。
今年一季度,我们在给一家重资产企业做员工持股方案,搁以前,企业搞员工持股,基本上被理解为给员工“发钱”, 有些企业甚至还会给员工承诺“保本”,这样一来,成为持股对象,尽可能多持通常是员工争论的焦点。而这次我们服务的对象,一方面为重资产企业,另一方面,目前整体的大环境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公司经营下滑明显。这样一来,员工普遍不看好持股,在调研过程中,有员工和我们反馈说,如果投5万以内,可以试试,多了,没钱,也没有信心,还有员工建议我们在设计方案时,能不能把“确保本金安全”写进方案……总而言之,公司从上到下对持股都没有信心。
这就是我讲的,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来到了“风险共担”,实际上,所有的方案似乎就推不下去了。那要怎么办呢?当前的环境下,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分配机制都来到了“风险共担”。结合我们对这家员工持股方案的操作,我们当时从三方面切入:
第一,制定公司详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发展、未来目标、发展愿景、关键举措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规划,并在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达成广泛共识,简言之,就是建立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这有点类似于企业在IPO阶段路演时,通常会向听众详细介绍公司的发展规划、技术特色等,以吸引潜在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讲道理。坦率地讲,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买“讲道理”的账,我们这里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讲道理”,但核心是讲给“决策者”听,协助他们有效决策。一方面,如果所有的激励都是正向的,没有任何风险,那么这不是股权激励,反而变成了硬性激励,变成了对现有激励机制的一补充,这样反而失去了股权激励本意;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本金损失风险的背景下,持股的员工往往能够更加的投入,进而创造更好的价值。
20年前,我们服务过一家企业,当时这家企业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纯民营企业,涉及到骨干员工的持股,当时一些优秀的骨干听说要自己掏很多钱,有门道的来得及的人都“跑”了,最后是几个“跑”不快的人接了盘,他们一开始也是很焦虑,后面得益于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家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成为区域内第一家成功IPO的企业,应该说接盘的人都获得了很高的回报。
第三,利用政策。我们这次服务的是一家体制内企业,许多关键岗位是明确必须要持股,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适度地做了资产剥离,降低员工持股的压力。实际上,如果是民营企业,也同样可以约定部分关键岗位必须要持股。
实际上,无论我们是老板,还是员工,只有“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说是渐行渐远。作为员工,我们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即便是普通的打工族,也可能突然公司就发不出绩效了,而作为老板,我们实际上也无须为一切兜底,“有压力大家一起扛,要焦虑大家都焦虑”往往当前环境下更好的经营管理心态(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