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

大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

作者: 山中打柴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08:33 被阅读0次

    那一年,应该是秦朝刚刚建立不久,秦始皇帝依然健在。而面对当时地方官员严重匮乏的问题,秦庭遂颁布一条政令,允许地方主要负责官员可以从那些家境清白的读书人中,择优录取一些为吏,而所谓的吏,虽然不是官,但是却要协助官。

    故而,就是这样一道比较普通却又不普通的一道政令,给予了那个时代很多的年轻人以机会。

    而恰好在那时,在远离秦都咸阳的泗川郡沛县丰邑,有一位姓萧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虽然也读过书,但家境却很差,所以,直到成年了,也没有为自己起个字,从始至终,便都是以其姓名直接称呼,没错,他就是萧何。

    正是来自秦都咸阳的那道政令,才让那个叫做萧何的年轻人有了一点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没错,于那个时代而言,萧何真的是太普通太普通了,曾经的他,就只是一位沛县普通的学子,而又因为家境实在太差,所以,萧何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也正是因为萧何的家境够清白,再加上萧何本身学业优秀,于是,很快便被秦沛县县令给吸纳进去了,至此,这位叫做萧何的年轻人才算是有了一点在那个时代立足的资本。

    客观的说,对萧何而言,他其实并没有旁人那么恨秦国的感觉,想法,或许对于那时的萧何而言,他还会感谢秦国,更会感谢那条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那条秦国政令。

    所以,当萧何正式进入沛县县衙为吏之时,便始终是保存那种如履薄冰的态度,因为他害怕,他害怕,万一自己哪点做错了,万一被沛县县令赶出去了,他该怎么办呢?所以,那时的萧何只能是兢兢业业的干着自己的本分工作,他或许都没想要创建什么大的功业,想的最多的就是,一直这么安安静静的干下去,然后,说不定还能再升个一官半职,如此,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然而,正是因为萧何的谨慎,无论是后来的那部《史记》与《汉书》,却几乎都给了当时的萧何同样的定义: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史记·萧相国世家》

    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书·萧何曹参传》

    本来,笔者还没太在意这句评语,然而,当后来查看“录录”二字的意思之时,笔者却忽然很愤怒。

    录录: 通“碌碌”,庸碌无能。如:公等录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没错,这就是庸碌的意思,是,萧何这个时候因为出身的低下,而始终如履薄冰的做事,未有奇节笔者可以理解,但是,为何要用“录录”这样的词呢?

    笔者当然是很尊重司马迁和班固这两位大家的,但,面对于此,不知别人如何,唯独笔者却从中感受到了司马迁和班固两位史学家对于萧何的不屑。

    其实,包括他们之后对于萧何的评语,也是一样,对他们而言,或许就认为,萧何能够成就后来的伟业,完全就是走运,是啊,你看看,一个曾经小小的暴秦刀笔小吏,居然就获得了如此

    的名位,而我等这种名门之后,功勋之族子弟,却只能在此写史书,很不忿啊。好吧,原谅笔者在此恶意揣摩了两位史学大家的心思。

    但事实上,他们就是如此说的啊: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後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汉书·萧何曹参传》

    如以上内容,太史公还算委婉一点,而班固呢?直接后来就用“擅功名”这三个字了。什么叫擅?怎么就擅功名了?

    按他们这意思,萧何的大汉开国功臣之首的位置,就是窃取的,要不是韩信英布等人死了,哪还轮得到萧何呢?

    是吗?

    其实,关于萧何的首功位置,当时的汉庭内部,其实唯一坚定的,也只有汉高祖刘邦本人了。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五年,刘邦彻底战胜项羽,并登基称帝,而后便开始了封赏功臣的活动,如以上记录,群臣都是互相争论自己的功劳最高,然而却没有想到,刘邦居然直接以萧何为首功,如此,便引得朝堂诸臣为之愤怒,什么?一个就知道站在后面藏起来的文官,也敢为首功,他配吗?

    那么,刘邦是怎么说的呢?多的笔者就不叙述了,刘邦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能在前方打赢,大汉之所以能够胜利,全靠的是萧何在背后支撑其庞大的军队补给和物资输送,况且,萧何把自己的家里面几十位亲族子弟都发送到了战场上了,如此之壮烈,在场诸人谁家能比?

    那么?如果换做是我们现代人,我们还会争吗?自然是不会了,甚至还会很惭愧,但是,史书中却是如何记载的呢?群臣皆莫敢言,哈哈,好一个皆莫敢言,什么叫做莫敢言,莫敢言的意思就是依然不服,所以,之后的历史对于萧何的定位也是如此了,大家都不服嘛。

    其实,事实上,在之后,那些大臣们针对萧何首功还进行了一次对于刘邦的反击: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史记·萧相国世家》

    如这个记载,已经说的很明白的事了,众臣却依然是不服,还拿出曹参说事,说什么曹参才是首功,以此来驳斥刘邦。这一次,刘邦没有在表面上做出直接回复,只是,如太史公记载的时候,也明确说明了,刘邦还是心向萧何为第一功臣。

    而幸运的是,也还是有明事理的人的,所以也就有了下面的记载:

    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笔者每次读到关内侯鄂千秋为萧何说的这番话,都是非常感动。满朝功臣宿将,居然故意假装不明白,却要一而再的反对萧何,为何?不就是因为萧何的出身够低,而其又多在后方,名声不显,所以,便被人欺凌到如此地步了。还是如鄂千秋所言,萧何可是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啊,如此都不为第一?谁堪为第一呢?

    所以,史书中关于这里之后的记载,直接都没有说明群臣的反应,只是说明了高祖刘邦对于鄂千秋这番话的赞赏程度,事后,刘邦便特准萧何以后可带剑进宫,以表明对萧何为第一功臣的绝对认可。

    那么,说到底,虽然刘邦这么坚定的认为萧何为大汉开国第一功臣,可能,即使是现今的很多人,或许也是不能理解吧。

    为何?论奇谋,张子房谋圣的称号流传千古;而论战事,韩信兵仙的威名更是万古流芳。那么,萧何呢?即使是当今的很多书籍中,也仅仅是将萧何看作是大汉开国的一个大官,更吝啬于给其任何的称号,所以,所谓的汉初三杰,其实,在很多人的眼里,或许萧何压根就是比不上那两人吧。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偏偏,纵然包括史书中,还是现实中,更多的人都是更尊崇张良与韩信,然笔者,却独独只佩服萧何一人。

    萧何,幼年生活在战国末期,生于乱世,去长于秦国,虽然自幼有些机缘入了学堂,算的上一个学子,但后因家境贫寒,却始终无法踏足官场,后只因秦朝扩编官员体制,才有机会以以刀笔之吏作为立身之资。后,萧何此人为人敦厚热心,故更结交得沛县一众豪杰之士,其中,便有一位叫做刘邦的人。

    当时的刘邦,比萧何年长,却位于萧何之下,然萧何却从未以上欺下,而是像对待好兄弟这般对待刘邦,真心之下,必见真情,刘邦自然更是愈加喜欢这位旁人或许都瞧不上的刀笔之吏。

    后,秦末大乱,刘邦因为押送囚犯出事,落草芒砀山。而此时的萧何,面对这天下纷争的局面,却也不再甘心就此沉沦,遂与同僚曹参一同邀刘邦率众入主沛县。

    笔者始终都觉得,历史表明上记载的,却不一定就是记载了最难的,如刘邦当时刚刚入主沛县,所为一切事,却均是萧何负责,虽然萧何从未当过主事之官,然其治理才能却犹如天才一般,短短期间便让整个沛县焕然一新。故而,或许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刘邦便与萧何仿佛是约定好的一样,军事外交归刘邦管,其他一切均为萧何负责。

    刘邦入主咸阳一战,当其余人都忙得抢掠财物的时候,却唯有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藏之,而或许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事关整个天下的户籍文书,却恰恰是后来刘邦能那么快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是,各种辉煌的战役,如韩信,败五王,灭五国,何等壮烈,可这背后呢?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纵然那时候没有那么夸张,但,军费也是绝对不低的,然而,项羽的地盘虽然够大,人口足够多,却越打越穷,越打兵源越少,而唯有刘邦的大军,却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且,更多的人或许忘记了,韩信是怎么效忠刘邦的?萧何的亲自追回,以及后期对于刘邦的不断逼迫,才让韩信有机会当上了那个大将军,才有了后来获得那么大的功绩。

    就如同笔者在写韩信的时候就说过,没有人知道萧何当年与韩信进行过咋样的交谈,但是,当天下几乎所有人包括刘邦在内都对韩信不以为然之时,却唯独萧何可以慧眼识珠,纵观古今,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眼神?

    或者说,刘邦凭什么敢用韩信?与其说是赌,还不如说是对于萧何的绝对信任,没错,哪怕韩信就是一个蠢材,刘邦也相信,只要有萧何在,大汉的基业就在。

    所以,当听闻韩信逃走之时,刘邦笑一笑不以为然,当听到其他士卒军官大批量逃走的时候,刘邦也是笑一笑不意外,然而,当听到萧何也逃走了,刘邦却是如临大敌一般,彻底的慌了。

    故而,刘邦能用韩信,只是因为萧何这一个理由。如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后来当群臣都反对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的时候,唯独刘邦却是始终都坚信,萧何就是当之无愧的开国第一功臣。

    当年,是萧何亲自将沛公的名号戴在了刘邦的头上。

    当年,在刘邦最无助的时候,也是萧何将一位举世无双的大将军献给了他,由此才让他重新崛起。

    当年,在刘邦面对项羽的轮番进攻之下,几乎都要失败之时,也是萧何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的后方,给了刘邦战胜项羽的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所以,事实上就是,刘邦的成功,就是萧何一手缔造的。

    如此,萧何是什么?如若大家在看完此文后,依然觉得萧何不过如此,那么,就当笔者什么都没说。

    而如果非要笔者来形容一句萧何对于刘邦的情义,那么,也只能是这一句了:

    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c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