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百度解释】: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3.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此诗第三句“至今窥牧马”的主语到底是谁?百度说是敌方,那句子结构亦要调整为“至今牧马窥”,诗中为谓语前置句,重在强调“窥(窥伺)”这个动作。我认为是我方。我的想法从哪来?一则这是一首在边塞广为传唱的歌,长自民间。“歌”一般用语比较口语化,而且作者亦名“西鄙人”,生于边境偏僻之地,长于连年战祸,见识鄙陋的人,会用一个谓语前置句来写诗?当然,你们可能说我看不起人民群众的智慧。我也只是表示怀疑。二是前见,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句自然承接:从过去到现在想起项羽,他(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也查了“窥”除了“窥伺”之意,也有“暗中察看”的用法,不完全是个贬义词。译为百姓偷偷看塞外牧马,它们不敢过临洮,也说得通。好吧!我在怀疑自己不适合读诗,已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每每百度与我,各执一词,我很为难。跟着它走,违心。说自己的,没学分,无解。
读《西鄙人》【我的意译】
一首英雄之歌
送给大唐名将哥舒翰
子夜时分,北斗七星已高悬夜空
哥舒翰大将军在夜色中奔袭
刀光如水,闪着寒光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呀,只敢偷偷望一眼塞外牧马
哪敢正面拼杀?
(正因为大将军你在)
那些蛮人才不敢雷池一步,犯我边疆
【我的赏析】
这是一首在边塞传唱一时的英雄赞歌。
本诗浅白,猛一看显得粗糙,其实不然。第一、二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高”,言七星上中天,意指夜极深。子夜时分,名将奔袭,刀光如水。这两句正面力写其勇猛果敢。
后两句与第一、二句构成对比。第三句,“至今窥牧马”。相较之下,同为唐人的诗人自己,却从来只敢趴在墙角,瞄一眼关外的牧马,可能还会腿软。这里用“窥”的胆小情态反衬“夜带刀”,名将风釆立现。这是第一个对比。
第二个对比: 第四句,“不敢过临洮”。临洮位于甘肃,秦时长城西起于此,战略要地。此时,唐朝主要防范的还是吐蕃。因其威名,吐蕃人虽刀兵霍霍,竟𣎴敢雷池一步。
本诗通过正面,敌、我双方,三个方面一一印证,一代名将,立体丰满,呼之欲出。写得真不赖!
【背景补充】
本诗歌颂的是大唐边帅一一哥舒翰。他是突厥人,文武双全、仗义重诺,屡破吐蕃,彼时常胜将军,威名赫赫。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被斩,他被唐玄宗挖出来,替代前两人镇守潼关。此时,他因酒精中毒而中风,力辞,无果,只得以老迈之躯奔赴前线。哥舒翰深知:安禄山此时坐拥天下兵马三分之一,还有多。正面战场,不能力敌,只能等待机会。可高、封二人之鉴在前,皇帝又疑窦丛生,他只得打开城门,硬着头皮上,大败,被俘,下跪求饶,苟延残喘,两年后,仍死于乱刀之下。一代名将,竟沦落至此,真让人想谈谈人生。(以上资料参看《名将之死》)
安史之乱中, 安西军魂,碾骨成灰,名将如流星陨落,盛唐不复⋯⋯对了,哥舒翰还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老部下,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
后记:老师说我翻得太离谱,古文功底要加强,深感无奈,为什么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还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百度说服不了我,好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