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捐书引发的我童年家庭的回忆!
早饭前看到岳岳在找书,突然想起来,上次学校组织给新疆小学捐书,有一本书让坤坤带学校和其它书一起捐出去了,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了。我不由的遗憾叹息…!
老胡问:"什么书"?
我答:"就是曾经别人送你的一本原创漫画,好像作者是是~丁黑,还是丁什么?"
老胡自然平静的说 : "没事,捐出去给别人看,也能发挥书的价值,比放家里搁置书架上好" 。
" 可是,上面好像还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应该留着,说不定以后还有…(心想说不定以后还有收藏升值价值呢),我当时想,放书架搁置很久了,也没人看,有点碍事,就随手拿给坤坤,让她一起捐出去了"。我一边说一边心思,可是我现在觉得后悔了,为我不够珍惜好物件而后悔,让我联想起来,娘当年不知珍惜书的价值,爹的很多箱藏书 都被娘霍腾没了。爱书的人,收藏书,并不为书金钱衡量的升值,关键是书里面的精神财富,我当然也是这样的认同,金钱的衡量只是附加值的一种体现罢了。
暑假回家,我想把她们俩读完的几箱书有机会运回老家,所以回老家时先买了个简易书柜,先把现有的一部分,装在里面,这样孩子回来,就不用每次都带回来沉甸甸的书 ,回来也有书看了,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也可以过来借书看。我还畅想着,让岳岳找同学募捐一部分旧书,因为城里的孩子每家都很舍得买书,看过的,有部分不值得收藏的,也没有地方搁置,有的被清理当废品给卖了,若把让这些书募捐在利用,办个小型图书馆应该是非常可行的。
有一天,老爸看到我买的书柜,长叹一声,感叹到,嗨…我年轻的时候 多少箱子书呀,都让你娘 当引火柴,给烧了,还有的被当擦屁股纸给霍腾没了,我当时听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开始笑是立马想起小时候,我家厕所里的,被娘叠的整齐,一踏一踏的擦屁股纸。笑到后来是心酸,遗憾和对老爹的同情, 80年代初期,平常的农村家庭,书和纸都是家的稀罕品,尤其是生活洁厕用纸,一般都是用苞米皮和苞米芯,或树叶子,或各种庄稼的秸秆,反正是就地取材,能利用一切不用花钱物件。可我们家里确很不同,小时候的记忆里,我家的厕所里永远都有,光滑洁白的书纸。虽然上面印有字,有墨,有图案,但不影响使用,对比于其它普通的农村算是文明的标志了,以至于 那时很多村里的同伴都愿意到我家来玩,(我家整天就是孩子窝,弟弟也是那时的孩子王,警察抓小偷是他每天必上演的游戏)。因为我家有各种新鲜的物件,都是父亲跑长途拉货,在外地带回来的,连厕纸都是新鲜,因为那时的农村还很匮乏,他们有时也会偷拿我家厕纸去叠四角(80年代,小孩们的一种游戏),还好 爹的书多,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一样,被娘一本一本的拆开撕好,一沓一沓的罗列好放在厕所,被小孩们使用。
现在想想,当年的文艺青年,和娘这个模范标准的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村姑,当年是走过一个怎样不甘的心路历程,才妥协到和娘和谐相处的过日子,小时候印象中的父亲就是一个影子,常年不在家,有时在家也是 睡梦中听到他几声带有独特高抗嗓音的咳嗽声进家门,听着晨起天未打开的鸡鸣和沉重脚步的离去声。还有的记忆就是她们的争吵声,我以为大人的世界都是这样的,别人家的父母也都是这样的,不知道他们为何争吵,但好像爹做的所有事都不符合娘的标准,比如赶集回来,爹买回来的东西比别人贵了一点,也许就是一分或几分钱,娘会数落唠叨很多天,娘的世界就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把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而爹只管买到想买的东西,至于急不急需那是其次,所以不是因为爹买了不该买的东西,浪费了钱 而被数落,就是因为买贵了,买的不值,娘认为吃亏了被坑骗了 被教训唠叨。总之爹的做事不符合娘认为的农村人的做法,不符合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小日子的标准。
但也好在,娘的精打细算,勤劳致富,再加上爹的工资,让我们从小还算是衣食无忧,谈不上富贵人家,但从来都是左邻右舍的,家里急用缺钱了,还是开学之际的捉襟见肘,找母亲来借钱,母亲都是不吝啬的慷慨相助,我们小时候分不清楚,有人说我们家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最早过万的人家,可母亲为何把日子过的那样的匮乏,把日子永远过的像贫困户一样的匮乏,记忆里干什么,吃任何改善生活的食物都是浪费,只让吃饱 不让吃好,吃好一点就是浪费,就会被她数落一顿…
爹年轻时,一定有很多的不甘和人生遗憾…部队转业回来的早些年,文艺青年没有当成,被安置在县农机站,后来也曾在改革开放初开着大卡车,去深圳汕头那边搞建设,填海,算是当地小县城见多识广的人,后来也有机会,很多次想搬家,带着全家一起移民南方城市,但都拧不过娘的固执,最后不了了之,中年以后 随着孩子们长大,他开始对家庭妥协了,从我有印象见到他能安稳在家待一段的时间,就是我初中毕业,考高中那年,他那时在家,记得考完试出来, 他在县一中门口接上我吃了一顿午饭,因为之前从没印象他陪过我,更甭提单独和他相处过了,那天他陪我吃饭,因天气太热,我也没有什么胃口,要了一碗凉皮,……那是我成长记忆中唯一的有印象他亲自关心陪伴我的一次。当然后来我在外求学时,他给我邮寄过生活费…整个成长中,我对他的记忆很淡很模糊,像这影子……
娘最终没有动摇跟爹搬家离开,娘有她自己的价值认同,对于一个价值感来源于勤劳致富,劳动为荣的娘来说,土地就是她的价值体现,一辈子的安全保障,离开土地的娘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所以她始终坚持,爹无论走多远,走多久,随便他在外边闯荡,你尽管走远,我在家辛勤劳动, 保障孩子们生活衣食无忧,等你有一天累了,跑不动了,这里有家有娃有生活保障,你总会回来。有娘的家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心,安稳踏实,始终有一双手拖着 外面人的生存底线,娘也像整个满家的定海神针,一辈子就想守着家,哪儿都不想去…,有时劝她外出旅游,她的世界观里,认为旅游就是到处流浪,像没有家的人一样,甚是可怜! 老年的爹是感谢娘的,没有这样稳定的家,稳定的定海神针守家一辈子,怎会有现在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女们成绩。
而这些功劳归功于娘一辈子的坚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