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关键词:智能运营体系的新时代、云生产的新征程
统计情况四月共收集心得体会35篇,其中有1人未按时提交心得体会,选出优秀作品是廖莎对智能运营体系的新时代的解读,此外我们认为张晓松、蔡一鸣和熊燕的文章也值得向大家推荐。
四月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
1.文章格式问题。许多同事文章全篇仅一个段落或两个,易读性较弱,无法使读者快速抓住重点。
2.文中带有敏感词,如工作的单位等。因为关键词与我行密切相关,许多同事的文章中都出现了“成都业务处理中心”等敏感用词。
3.解决方案过于空洞宽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缜密。没有对解决方案具体的拆解和分析,不够务实。
4.与三月份大家的文章相比,绝大多数同事在I和A部分,叙述的联系度有所增强,尤其是比较优秀的文章中能够体现笔者思路的逻辑性和叙述的层次性。
5.在A部分,较三月份,有更多的同事能够联系个人生活与工作设立目标,但就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的探讨仍不够深入。
6.参与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改进方法和建议:
1.文章宜分多段呈现,善用“首先”“其次”等起承转合,亦可锁定一些“关键词”引导读者阅读。可参考姜久容、肖维维的文章
2.规避敏感词的使用。用本单位、公司等词替换。
3.尝试使用一些分析框架,如谢姐提到的MECE原则等。可以从问题的广度上进行延展的发散性四维,亦可以从问题的深度上挖掘深层的内涵。如廖莎的文章注重在深度的分析,张晓松、蔡一鸣的文章更注重广度的思考。
4.解决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分解目标、具体落实。推荐刘靓倩的文章。
5.请大家阅读较优秀的文章,学习他们写作的优点,锻炼自己写作的逻辑性。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借鉴优秀文章的优点,反思自己的问题
6.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就不会言之无物。
优秀例文:
例文1
张晓松-智能运营体系的新时代
I[对关键词的自身理解和体会]:
智能运营体系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次重构和优化,理想状态下智能运营就是一切可用机器完成的都交给机器完成,人只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对终端客户而言,节约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方便了业务的办理,同时也将一些高门槛的服务推广给大众;对于银行而言,可以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更好的差异化精细化服务,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去为办理高利润业务,减少了网点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
既然是新时代下的智能运营体系,那么它就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建立标准,就银行系统而言,智能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是一个颠覆,现有流程如何构建如何优化想必各家银行均有自己的策略,如何从渠道入手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将是各家金融机构抢占智能运营的制高点。
A[对自己未来生活和工作有哪些启示和指导意义]:
从国内外银行巨头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看,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网点运营和智能客服等领域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智能化创新转型的方向所在,下面我将就客户营销、风险管理、网点运营三个与中心业务结合比较紧密的方面阐述我的理解。
首先是客户营销,对于商业银行,谁能找到客户、理解客户、服务客户,谁就能抢占先机。找到客户:需要网络媒体口碑等去宣传吸引客户,理解客户: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去分析客户需要,服务客户:就需要将客户所需尽可能简单、便捷、智能化的去办理。对业务处理中心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务客户这一关,优化作业规则,精简作业流程,优质高效完成每一笔业务,帮助前台留住客户。
其次是风险管理,风控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风控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对于业务中心而言,每时每刻都在处理大量的数据,再加上我行线上线下海量的客户交易信息,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已足够为我行数亿客户建立用户行为画像库,能够更好的为高层智囊团提供决策依据,去智能化的全天候实时防范风险。
最后是网点运营。这里提的网点运营针对后台业务中心的运营而言。下一步业务中心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对每日经办的低、中、高三类客户群体进行分层区分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做深做透。该部分具体如何实现,还有待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
分析:
1、该篇文章简明扼要、精炼有序,以银行智能化创新转型为切入点,重点就客户营销、风险管理以及网点运营三个与中心业务结合较为紧密的方面阐述作者对关键词的理解。
2、文章观点新颖、思考深入,I部分作者谈到自身对职能运营体系的理解,即重构和优化原有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客户和银行的双赢;A部分作者从实际出发,就商业银行以及业务处理中心在客户营销、风险管理以及网点运营三个方面如何实现智能化创新转型提出自己的看法。
廖莎-智能运营体系的新时代
I【对关键词的自身理解和体会】
4月18日,作为银行系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在改革与创新方面,建行似乎从未让人失望。从我刚入行时接触的前后台分离项目,到后来的“五位一体”协同化转型方向,到最新提出的智能运营体系,建行一直走在商业银行的前列。
细细品味这三个阶段,不难看出,这代表了渠道运营由点到面再到网的发展方向。而智能运营体系,就是一张巨大的网。它能够将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交互融通的网链。客户任意触碰网链的一点,都能得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面对人们生活生产不断快速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我们也需要从以往银行生产什么、客户用什么的模式,向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方向调转,以此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作为一名后台人员,同样需要朝着“智能”的方向努力。
A【对自已未来生活和工作有哪些启示和指导意义】
随着客户年龄覆盖面越来越广,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前台网点的整体效能、服务舒适度和后台中心的集约化运营生产水平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从我们自身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行深入践行,还应将“智能”的概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一是化被动为主动,对规则进行定期的梳理和总结。在集约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心上收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分行特殊规则越来越多,调整事项越来越频繁。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我们不能再做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只单纯的接收外部信息而不加任何处理。工作间隙,可以将规则逻辑进行个性化的改造,以自己的思维习惯梳理繁杂的规则,做到规则为我用而不是我为规则累。
二是聚焦生产指标,对自身差错进行归类和分析。关注差错和质检,定位差错类型(户名、行号?)、差错时间(午饭前一小时?中午值班时间段?)、差错原因(规则?粗心?),归纳出差错高发原因并加以改善,保障业务质效。
三是跳出舒适区,不断汲取外部知识和能量。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智能化足够成熟之后,我们目前的工作内容很可能会消失。所以,我们不应满足于当一个熟练的业务处理人员,而应向着业务专家的方向努力。如珍惜培训和轮岗机会,对合规监督及反洗钱、建亚业务、对公外汇政审等已有业务进行学习;利用党组织生活会介绍的思维方法和推荐的实用类书籍,指导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身有效的学习路径。
分析:
I 部分 说理透辟 既简洁明了的阐述了我行转型发展的几个过程,又富于个人对此独到的见解,说明作者平时对此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并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此写出了自己的认知。使读者感同身受。
A部分没有空泛的文字表述 ,具有真实的情感与充实的内容,提出的三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
1.“将规则进行个性化改造……以自己的思维习惯梳理繁杂的规则……”
2.“精确定位差错的类型、时间(是午饭前还是下班前?)、原因”找到痛症后实施精准打击。
尤其是第三点,“跳出舒适区”提醒大家不要想着当下,眼光要长远,要多学习,主动的向业务专家方向转变。
“从工作来,又回到工作中去”这些都是来自我们日常工作的细节,对我们当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