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谷雨已过,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雨,正是种瓜点豆的好时节。
小院里土地有限,这几天我就琢磨在哪儿还能种点东西。
北墙下是荷花阵营,高雅,脱俗,不得与别物同荣。
西窗下又种上了吊兰。我们的吊兰不吊,而是在地上长。去年已经收获了经验,一片清新葱茏。
东墙旮旯种植了薄荷,牡丹芍药,方寸之间,国色天香,春意盎然。
西墙上爬满了月季,花骨朵密密麻麻,正是含苞待放时。
挨着南墙那一长条土地,被春风吹又生的艾草抢占了先机,再也容不下谁。
没办法,种花生的愿望只能在花盆里实现了。
今日艳阳高照,蓝天白云,清风徐徐。天气好心情更好。
忙活了一中午,种了三盆花生,三盆甜菜芯。
今日才发现,原来,劳动是会上瘾的。
下午稍作休息,就去百草园了。
做公交四十分钟才到,这里是我市的高新区,实际上几年前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乡村。
约好的几位姐还没到,正巧,看到刘老师他们组几位老大哥在种芹菜。
在人们热烈欢迎的笑容里,从未种过覆膜蔬菜的我勇敢上阵。
模仿别人的样子,用剪刀瞄准距离,照着薄膜扎下去,抽出来,把芹菜放进去,再用手指把周围的土摁结实。
脚踩两边畦垄,弯腰的姿势着实累人。
刚种完芹菜,女士们就来了,于是转移阵地,去种花生与荷花。
前提都需要水。几位女士把水泵安装好,照着往常男士们的样子,却怎么也打不着电机。
小李还拿出手机百度搜索,也没找到窍门儿。跟机械打交道,是女人的弱项,三个臭皮匠也没变成诸葛亮。
老大哥来相助,几下子就连上了,小电机嗡嗡嗡地响起,不一会儿一股浑水流淌出来,再一会儿就变成了清流。
干渴的土地等待已久,此时敞开了肚子使足了劲儿吸吮着甘霖。
站在绿色的田野,吹着四月的微风,看着整齐的菜田,以及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听着汩汩的流水声,心情荡漾。
想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隐田园,大概是每个俗世中人的梦想吧。
土地的深沉让人变得踏实,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尘埃落定,什么功名烦恼,都是九霄云外的事情。
这就是做一个农人的幸福,哪怕不是那么专业。
就像这一群人,拿手术刀的手,执教鞭的手,搞艺术创作的手,拿起锄头,也那么专注而深情。。
市重点高中的郭老师,种地已有多年的历史,先是在校园附近开辟小菜园,如今已到了边远城郊租地种,瓜果梨桃应有尽有。
业余时间,全用在了种地上,桃李满天下的郭老师是骨灰级田园劳动者,也是我们的技术指导。
种瓜得瓜,种都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土地从不辜负勤劳之人。
收获是喜悦,耕种何尝不是快乐呢?种下一个希望,守一份初心,等一份长情。
乐此不疲,爱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