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和孩子们说的,就是别人能学会你怎么就学不会。在我们的观念里,在智商方面的差别并不大。所以会要求别人,特别是要求孩子去做的更优秀。比如常说:“这不是很简单吗?你怎么就不会”
我们希望孩子能变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说话是否合理呢?对孩子而言是什么感受呢?
我最近在学习驾照科目二,我自认为自己在学业方面。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较量教练讲解过程中我也认真的去听,但是我发现有些感觉自己真的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这时我会听到周围的人说这不是很简单吗?你像这样向左拐向左打方向盘就可以了,到点回正就好了。
这时候我才体会到这种无力感。就是他们轻松做到的事情,你可能还没掌握方法,没找到感觉,做不好。当你正在努力的想办法想去找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别人来一句这不是很简单吗?你怎么就不会。突然间觉得自己好笨好low。
甚至都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给自己非常负面的自我认知!
但是作为成年人,我还需要去考虑自己的目标,我会及时的做调整。只是突然意识到,我们不要以自己的状态去衡量别人的。情况,比如。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在别人那边可能真的会有困难。所以少说一些,这不是很容易吗?你怎么就不会。
那是不是我们就不再跟别人。交流呢。当然也不是。如果真的想要对方,好想给对方提供帮助,这时候为你耐心去问一问他,他现在遇到什么困难,哪些地方有困难针对性的给他提一些建议,怎么去做的更好,也许比在那边说这不是很容易吗?你怎么就不会效果要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给我的启发就是以后再面对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角度或者某些人的角度去觉得别人,轻而易举做到的孩子,应该能做到,而是多一些耐心去听听他遇到什么问题,和他一起面对,帮他一起想办法。不要居高临下的去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