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前车马慢,一生之够爱一人
在了解“木心”之前,我最先了解的,正是他的这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这句诗,是这首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它是那样地随性,那样地洒脱,这样慢慢的日子,是我心中的向往。读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我理想中诗意生活的模样,那是少年时候的我,对未来的憧憬。
及至后来,大学毕业,我去了乌镇几次,每一次,我都会去木心美术馆走一走。也因此,我才知道,这个木心,就是曾经为我书写理想生活的诗人。
还记得,木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帅气和洒脱。从他的身上,你能看到贵族的气质,尤其是他的眼神,坚定又浪漫。他是摩登的人物,在他那个年代,他的衣着打扮,就已非常地时尚。黑色的长款风衣,带着帽子,整个人温文尔雅又洒脱不羁。
每一次,我去木心纪念馆,也仅仅是读读墙上的文字,拍拍照片,因为行程的原因,没有进行过久的停留。
对于他的身世,我知之甚少。
直到这次我看了这本《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我才第一次了解到,木心的灵魂。
2.《众说木心》
这本书,简单地介绍,就是众人评论木心的文章集合。大家普遍对于木心的印象,都是外在很出众,内在很独特。非常有才华,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诗歌,都独树一帜。
在此之前,我只读过陈丹青整理的《文学回忆录》,这套书,在我的书架上,是一本独特的存在。我把它视为一种精神的产物,木心是不属于任何派别的,他对文学史的看法,也常常引发我新鲜的思考。
然而,若你读过这本《众说木心》,我敢肯定,你也会对其他的艺术更感兴趣。凡是木心谈及到的,都是有趣的、诗意的、且富有艺术气息的。
他的一生,也是艺术的、坎坷的一生。
那段特殊的年代,他几经囹圄,难言的孤独,更是造就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于过去,他很少谈及,但是,对于生命,他早已有自己坚定的执着。当被问及“凭什么来执着生命,竟没有被毁,没有自戕。”
他这样回答:艺术家最初是选择家,他选择了艺术,却不等于艺术选择了他,所以必得具备殉难的精神。浩劫中多的是死殉者,那是可同情可尊敬的,而我选择的是“生殉”——在绝望中求永生。
这句话,可以说,生动地概括了木心的个性。
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他热爱中国古典文化,也热爱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艺术。他向西方学习,从西方的美学中,寻找精神的共振。他是纯粹的诗人,也能低调地生活,但他不管怎样,都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
形势宽松一点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在50多岁的下,前往了美国。正是在美国,他的灵魂才得以自由地舒展。他做了大学教授,他在国外讲授中国文学,他的绘画巡回展获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当他再归来的时候,乌镇又重归宁静。他对这次的回归,是满意的。
3.众说木心,我说木心
岁月给他以不公,他却默默地酿成了自己的珍珠。他在乎自己的读者,且不管身在何方,都不曾放弃写作。
正是艺术成就了木心,木心又成就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畅想。
《众说木心》,带领我们从多角度,去解读这个中国艺术史上的伟大人物。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了解木心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了千百年来艺术家们的孤独与深刻。
对于木心的内涵挖掘,其实还可以更多。怎奈我实在是才疏学浅。不经过一番扎实的学习,我甚至都不知道木心谈论的是什么。
今天草草写下这几笔,全当是一次随心的记录。等到下次对文学与艺术有了更深刻见解的时候,再读木心,还会有更多的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