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这样上《乡愁》

我们这样上《乡愁》

作者: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22:35 被阅读94次
我们这样上《乡愁》

我们这样上《乡愁》


夏海芹

晚阳把我的身影拉长,投影在走廊的墙壁上,我扭头看了一眼,心里的温暖又添了一分。一会儿,我要讲《乡愁》。

对于这首诗,孩子们总认为太简单了,88个字,每一个字都认识,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四个小节,一眼就能看穿,何用老师多讲?

上课铃响了,我能不能在40分钟里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认知,我隐隐地担忧着。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乡愁》。这首诗余光中先生只用20分钟就创作完成了……”我一句话导入诗歌。接着,听读诗歌。先介绍为我们读诗的刘春华老师——

刘春华老师介绍:(屏显)

刘春华,新中国第一代播音艺术家夏青、葛兰的亲传弟子,全国朗诵认证高级教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九州巡礼》等节目播出过自己的作品。首届巅峰诵读全国总决赛评委,首届葛兰诵读全国总决赛评委,夏青杯朗诵大赛指定评委。刘老师是获嘉县播音朗诵方面的领军人物。

我打开播放器,刘老师低沉深情的声音在教室缓缓响起,她的声音太有魅力,一下就把人吸引了过去。诵读结束,孩子们的表情凝重起来,他们被震撼住了。

有触动有感动,这正是我期待的效果。

我们这样上《乡愁》

“如此深情的《乡愁》,余光中先生把它归入“浅易之作”……”再与孩子们的目光撞上,分明能看到更闪亮的光来。

先学一点意象。“作者撷取了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个问题不算难,第二问估计得有几个来回。郭松寒站了起来,“邮票是我和母亲分别,船票是我和新娘分别,坟墓是我和母亲分别,海峡是台湾和大陆分别”。

“第四小节,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是台湾吗?”我追问。

“是我和大陆分别”。

“我是什么身份?”我再追问。

“我是游子,是游子和大陆分别!”

接下来抛出去的,是我早就准备好的问题,“大家看,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都是写母子分离,是不是重复了?”

当然是不重复的,我得让他们自己说出,第一小节是小时候与母亲生离,第三小节是成年后与母亲死别。再长的生离也有相见的一天,可是死别就是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这时候,引入助读资料。(屏显)

这是生他养他的母亲,这是战乱时带他逃亡的母亲,这是从上海到香港,到昆明,到重庆,到台湾,从没放弃对儿子教育的母亲。1958年7月4日,余母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三岁。

对于早逝的母亲,余光中怀着永恒的哀思。

我们这样上《乡愁》

通过比较,第三小节更痛彻心扉,读的情感也应该更浓郁了。再读第三小节!这次读的是韩钟涛,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声音是很好听的。他很努力地读着,可是那种悲哀的感觉读得还是不够。

很努力也读不出悲哀来,那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还少,这也是一种幸福。我在心里默默想到。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音放在意象上齐读一遍。

讲一点词语吧。好的诗文就像一片沼泽,随便一铲挖下去,就会有汩汩清泉涌出。

先讲最不起眼的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最简单的地方可能蕴藏最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不说乡愁是很多枚邮票?而说一枚呢?”

连叫几个学生,他们纷纷摇头。“一是最小的数词,表示小而轻。大家都知道,乡愁是深而重的,作者选用小而轻的数量词来写,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还是面面相觑。

我的预设本就如此。我是当成设问句来问的,只不过想引起一点思考。

这是反衬,看似轻描淡写的用词,恰恰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把重音放在数量词上朗读体会。

我们这样上《乡愁》

然后说叠词。

分两步走。第一步比较。

诗歌最讲究语言凝练,把叠词删一个,比较有何不同?

乡愁是一枚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词语重叠,情感也跟着重叠起来,这层层叠叠的叠词,诗歌的情致更深了,乡愁也更浓了。

第二步,声调。

四组叠词都是第三声,为什么要选用第三声的词语?

“都伸出手来,我们来做做三声的手势,一起读,重音放在叠词上。”

孩子们满脸兴奋地伸出手,先上后下,乡愁的百转千回就在这先抑后扬回环曲折的叠词中表现出来了。

还要说时间词。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词语写尽一生的乡愁。加上时间词再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们这样上《乡愁》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说一点诗歌的结构吧。

“一首《乡愁》,妇孺皆知。余光中先生因之被称为“乡愁诗人”。这应该和诗歌结构密切相关。你能读出诗歌结构中的哪些特点呢?”

诗歌每一小节里都有很多重复或接近的诗句,使得诗歌朗朗上口。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有一句与众不同: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以不同的形式又回到了第三小节。

这一里一外的距离有多远?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

“带着情感,声音低沉,一字一顿地读,来,我们读读试试!”

最后,认识作者。(屏显)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梁实秋先生曾赞誉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在高雄医院去世,终年89岁。

下课铃声在耳畔响起了,我望着一张张生动灿烂的面孔,视线有点模糊。

“诗虽浅,情却深。余光中先生用20分钟创作这首诗,却用整整20年来酝酿这首诗。先生已去,《乡愁》永在。“夏青杯”朗诵比赛优秀选手,来自获嘉赛区的胡江涛先生,也录制了这首诗,让我们跟随他的声音,再次走进《乡愁》吧!”

相关文章

  • 我们这样上《乡愁》

    我们这样上《乡愁》 夏海芹 晚阳把我的身影拉长,投影在走廊的墙壁上,我扭头看了一眼,心里的温暖又添了一分。一会儿,...

  • 乡愁,教我们这样写作

    年关将近,乡愁渐浓。乡愁体文章明显增多,但我想说的,是另一种“乡愁体”。 记得在一次城镇化建设会议上,习大大强调要...

  • 乡愁

    乡愁 是舌尖上的思念 乡愁 是月夜里的屋檐 乡愁 是窗外孩子的呢喃 乡愁 是马路上老人的蹒跚 乡愁 是花茎上露珠的...

  • 乡愁,一个时代人的困惑

    乡愁,一个时代人的困惑 清哲木 没有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我们经常谈论乡愁,没有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让我们无时无刻不...

  • 墨西哥作家语录

    墨西哥作家语录 乡愁并不总是对过去的怀恋。有一些地方会让我们产生提前到来的乡愁。这样的地方,一经我们发现,我们就知...

  • 2020-04-27 悠悠豆腐情

    悠悠豆腐情 文/李晋勇 乡愁就在离我们不远处。 记得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乡愁。乡愁,...

  • 疫情

    乡愁,乡愁…… 割不断的阳光,剪不断的彩虹。 愁上加愁……

  • 乡愁

    乡愁是我们儿时看得见的一抹青山; 乡愁是夏日里我们玩耍的一方绿水; 乡愁是夕阳里的袅袅炊烟; 乡愁还是我们从牙牙学...

  • 晨语 - 草稿

    乡愁, 乡愁是故乡淡淡的明月, 乡愁是村头层叠的丝柳。 是田垄上的风啊, 是那天边的白云。 乡愁, 是眯了的眼...

  • 略读课,我们这样上

    今天,我们学习第六单元的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衔接语里的要求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这样上《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nn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