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忆的隐喻

记忆的隐喻

作者: 青豆_Lauren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16:20 被阅读26次

    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一起去那水草丰茂的灵魂里,寻找记忆的隐喻。

    肉身的记忆

    远古部落的老者在篝火旁,讲述着年轻人出生之前发生的故事。老人所积累下来的东西, 成为年轻人记忆的一部分,于是二十岁的人活了五千年。艾科将篝火旁娓娓道来的部落老人,称为【肉身的记忆】。

    如果有一天人类失去所有文字,这种肉身的记忆是否还能传承?答案是:通过肉身的辅助语言,人类仍能实现大多数沟通的基本需要。如身体的气味、脸红害羞和其他无法掩饰的反射反应、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非文字的发声表达。

    好奇之心由此燃动,不禁继续追问----人类是否还携带其它肉身的记忆

    莱考夫说隐喻建立于人的身体经验。当人类呱呱坠地,带着在母亲子宫【内】的感知形成【外】的空间概念,于是有【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诗意。我们睡觉时躺着,清醒时站立,由此在我们的思维中【健康和生命为上,疾病和死亡为下】,当圣经中拉撒路被耶稣从坟墓中唤醒复活时,人们纷纷惊呼他【起死回生】了。这种空间隐喻是同我们的肉身与生俱来记忆。

    我们所知道的比能够说出来的要多。嗷嗷待哺的婴儿逐渐长大,开始蹒跚着探索更大的世界,虽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他们带着直觉的思维,凭着模糊的印象,用澄清的双眸仔细观察母亲一张一合的嘴唇,在互动中咿呀着掌握复杂语法;胖嘟嘟的小手在摆弄积木时习得【数】的概念,与拉力车的玩乐中将【力】学表现的淋漓尽致。人类从婴儿时与父母环境互动中成长,成年后寻师探路,从学徒开始,跟随师傅掌握秘诀,习得手艺和技能。这通过身心与细节融合而成肉身的记忆,是波拉尼口中的【暗默知识】。

    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惊喜的声音让你莞尔,你拥着小小的他一起欣赏雨后彩虹。如果你了解颜色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换句话说并不是我们认为看到的形式存在(可见光是由连续变化的波长组成,先天并不具备颜色)。而是经过数百万年进化,感觉系统和大脑才把连续可见光波,分解成各自分立的单位,你会庆幸能看到美丽颜色的彩虹。这被威尔逊称为【初级外遗传法则】。更多的例子比如在听觉上,我们会自动把语言的发音划分为音素。引导人类的感觉系统,处理听觉和视觉资讯。以上镌刻在基因中的自动化过程也可纳入肉身记忆的一种。

    讲故事的老者,与生俱来的隐喻,以及无法言说的暗默知识,你我在外遗传法则下,用肉身承载记忆,将手艺,智慧与经验连同灵魂代际相传。

    植物的记忆

    当原始部落长者断言: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部落会相信传统。如今书籍是长者,我们向它们索取更多记忆。【植物的记忆】由此而来。

    当我们谈论书籍时,是在谈论记忆。被博尔赫斯比作天堂的通天塔,由无限的六角形回廊组成;每个六角形的每一面墙有五个书架;每个书架有三十二册大小一律的书;每本书有四百一十页;每面四十行;每行八十来个黑色的字母。【植物的记忆】层级清晰无比呈现眼前。

    地球上叶片、雪花、海岸线,不断分形分形再分形,仍然具有自相似性,通天塔内所有书籍不论怎么千变万化,都由同样的因素组成:空格、句号、逗号和二十二个字母。对于践行智识生产技术的梅棹忠夫,玩拼图游戏的纳博科夫,博览群书却不藏书的钱钟书,用【卡片】将书籍分形到最小尺度。他们连根打碎了与无限世界联系为心灵支柱的梦幻,转而化用极其渺小、弱不禁风的卡片承载【植物的记忆】,在精神上战胜了有限性的恐惧。

    心灵的记忆

    如果说【肉身的记忆】是眼耳鼻舌身意,【植物的记忆】是色声香味触法。【心灵的记忆】则是以上两种记忆,在无数世代中彼此交织产生的文化。

    野中郁次郎曾描绘了一曲肉身的记忆植物的记忆交互的螺旋舞步----植物的记忆代表【形式知识】,肉身的记忆承载【暗默知识】。人类在做中学,学中做,暗默知识是肉身的记忆的共同化,通过植物的记忆表出化形成形式知识。从个体到组织(连接化),最后从组织到个体(内在化),如此形成创造知识的螺旋舞步。

    人类是诞生在天择支配下的生物。在旧石器时代环境需求下,塑造出影响大脑功能的【外遗传法则】。

    文化的成长深受人性的影响。灿若星辰的天才,聆听心灵的默想,凭直觉和敏感,不着斧凿的创造出激发情绪和美感的作品。他们是写出完美开场的纳博科夫------【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敲三下,洛,丽,塔。】精巧的结构,如诗的韵律中将人名,书名和小说情节一并沉浸于声色中。是洞悉人性以烧描红的张爱玲---【红得不可收拾一篷篷一篷篷的小花,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寥寥数笔,霹雳剥落声中,一树花火燃烧于眼前。

    当我们仰望与惊叹天才之际,威尔逊带着【艺术创作能力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试图找寻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之桥,通过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技术赏析大师作品,发现最受尊重的现代抽象艺术作品,可能具有相同的最佳秩序的程度,好比蒙德里安的杰作----树冠上重复出现的镶边图案,很接近现代脑电图监测表明的最能刺激大脑的图形,画中的空间和水面的安排,和心理学揭示天生最具吸引力的安排相符合。

    人性的【外遗传法则】像一个重心,把心灵的发展拉往某个特定方向,影响人类的创新、学习和选择过程。天才无意间遵从大脑工作规律,深谙最符合外遗传法则的文字、影像和节奏。如伟大诗人拥有的语感和天赋,并非后天习来。威尔逊也调侃道【蒙德里安对神经生物方面的关联性一无所知(即使被告知,也可能不在乎)】

    依据【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在人性的【外遗传法则】重心下,艺术家、作曲家和作家数个世纪以来建立起许多原型。如天生容易对蛇感到害怕或着迷,是一种外遗传法则,文化则依据这种害怕和着迷的反应创造出相关的隐喻和描述,亚马逊巫师的轶闻和艺术作品中占据卓越地位的巨蛇形象,将继续不断地滋润人类世代相传的文化。

    结语

    溯源来路,从涓涓细流到平滑起伏的河水,回忆和遗忘都已久远。我们的灵魂取决于我们的记忆。基因印刻在【肉身的记忆】,文字平柔如缎泊于【植物的记忆】。鸟儿敏捷难捕,穿越了天空蓝色的羽翼,在无数次低飞掠过水面时,荡起涟漪,沉淀为【心灵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的隐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ob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