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09,我去商场给儿子退换衣服和鞋子。突然接到组长电话:“明天市教研组领导来听课,马老师也要来,你准备一节课。”我:“组长,那个……你看我行吗?我啥也没准备啊,我怕给学区抹黑啊……”组长劝勉道:“你肯定行啊,马老师也在多种场合夸赞你心理素质好,上课有激情。再说,你年轻,正是事业上升期,应该珍惜每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把精彩的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
组长这番话,让我仿佛打了鸡血——谁让我就是一个钟爱鸡汤的人呢。于是立马打道回校,给老公打电话让他接儿子,我加班!
回到学校,先是和组长讨论,定下课题。我坚定不移地选了古诗文当中的送别专题。——其实我有时候挺爱钻牛角尖,简单的专题不选,偏偏挑战这个“送别”。我也想过避重就轻,选择基础积累部分的小专题,但是我内心只有一个信念:我想做这个专题,我要提前一个月,跟学生们聊聊送别这个话题。
对于我来说,这个专题还是比较难的。第一反应,我通过微信向我的恩师——省级名师骆老师请教。骆老师德高望重,在我等小辈面前毫无保留,高屋建瓴给我提了一些建议,比如抓住题目,比如情感的提升等等。对此,我真的感激不尽!
教学设计环节就让我作了难。开口太大难以收回,开口太小无法挖掘。文学性太强无法直击中考,以中考试题形式展示鉴赏又中规中矩,缺乏新意。但我就中意这个专题,于是硬着头皮,just do it!
其实古诗文很能彰显文学功底的,我战战兢兢,生怕暴露自己这方面的不足。于是加班到八点,只是确定了大致的教学思路,但一直停留在搜集资料阶段,并未生成文本。回到家里煮了碗泡面,却迟迟开展不了工作——要哄儿子睡觉啊。
9:30儿子睡着,我爬起来。电脑又出现Bug,搞定电脑,洗漱完毕,已经10点了。卖力地做课件,并没有想象中的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而是像个便秘患者一样,痛苦,郁闷,纠结,无所适从。推翻重建、重建推翻,课件改到最后自己看着都还一团浆糊。我有种想深夜给组长打电话,编个理由:比如自己发烧了明天讲不了了之类。但又一想,这不是我的行事作风,像我这种言出必行的小仙女,怎么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于是自己又给自己干碗鸡汤,继续干。
一直到深夜2:30,才略微有了眉目。于是安慰自己,睡吧睡吧,再熬夜身体要废了。于是爬上床,睡觉。我现在自带叫醒装置,每天连闹钟都不用定,6:00多点准时醒,于是爬起来,6:50到校,上早读。
早读结束,来不及吃饭便向组长请教,在组长的指导下,对课件又进行了删减。修改完课件,已经8:55了,9:00我就要上战场了。于是风风火火来到教室。
我对自己一直都比较自信的是,无论何时,我站在讲台上都能忘乎所以,我能忘了身体的疲惫不堪,我感受不到自己没吃早饭的饥肠辘辘,我甚至忽略了自己感冒嗓子疼痒难耐。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学生和我。
虽然对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到此刻我都不满意,课堂上板书也没设计好,但整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不错。不管设计如何,起码学生和老师都融进了课堂。
结束语我已经哽咽,学生们也为之动容。——就像我说的,我是个无法平静面对离别的人。
我深深地举了一躬,结束了课程。一路小跑尾随马老师来到了办公室。马老师是我很敬仰的人,前几年每次参与的讲课评课,他都能够毫无保留地批评指导,没有虚与委蛇,有时候批评起来人丝毫不留情面,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正是需要这样的专家教师批评指导。
他评课时,我拿着笔,准备一字不差地记下他的批评建议。可是听着听着,就觉得马老师,您变了吗?还是因为怕我脸皮薄,受不了批评,我行的,我扛事儿的!
但马老师真的自始至终都没有说我的缺点。这是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如果能得到马老师的指导,是何其荣幸的事情!
他说:“王祝老师上课很有激情,亲和力强,教法灵活,整堂课有浓浓的艺术味儿,听课是一种享受。
说我讲课很成功,有一种大语文观。开口很小,挖掘很深,样板课。
天啊,他说我的课是样板课!我都激动的不得了了,这不是虚与委蛇吧?
他继续说:“王老师导入别具一格,多角度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重师生互动,送别诗这样展示出乎意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也很棒,潜力很大。”
“另一亮点是,合作探究有梯度、由浅入深、直击中考,最后场面感人……“
我简直要起飞啊!惊喜来得太突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我……我……有这么成功?好,也不枉我恩师,我组长的倾力指导,也没有辜负我熬过的夜。
但我有自知之明,深知这堂课还有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一定虚心听取前辈们的建议,虚心求学,不断进步,不辜负前辈们的垂怜。
随后附上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