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中午分享的话题,在此分享一位群内小伙伴和我讲述,她们家上周都刚刚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在此,也非常感谢她主动和我分享,我们共同觉得很有代表性和共鸣,所以在群分享。
一天傍晚幼儿的孩子从外面玩回到家里 ,看到妈妈刚煮好的面条正好是自己非常喜欢吃的,高兴地立刻就要坐下来开吃。
妈妈说,你在小区玩了全身都是汗,还是洗个澡再吃吧,孩子开始有点不乐意,他很饿了,想先吃再洗澡。但听妈妈这么说, 也还是同意了,孩子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先去洗澡。
孩子洗完澡开心地开始吃面条, 因为孩子不吃花蛤妈妈是知道的, 只是妈妈不小心漏了一个花哈留在孩子碗里,孩子刚开始吃的时候就把花蛤夹出来放在餐桌上。
这时爸爸走到餐桌前看到,就非常地生气,爸爸说,怎么可以这么浪费粮食 ,这样浪费那干脆就不要吃了, 于是就把面条倒掉。
孩子气得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爸爸才更浪费 ,我只是不吃那一个花蛤而已, 爸爸却浪费了一整碗的面条。
爸爸看到孩子丢弃花蛤,浪费粮食时,爸爸突然被激发了负面情绪, 因为打破了自己内在的规则, 食物是不能随便浪费的。
于是没有办法倾听和好奇向孩子去了解他为什么不吃, 而是直接给孩子贴上了浪费食物的标签,从而激发了自己生气的行为。
爸爸的初衷是为教育孩子珍惜粮食 ,但是带有情绪表达出来的言行却让孩子感受不到怎么做才是珍惜粮食,感受到的反而是委屈和不满。
有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孩子做错了什么让我们父母生气,而是父母内在对这件事的解读和理解有了冲突,引发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当然我分享这个故事,并不是要去评判爸爸的不是,毕竟爸爸也是人而不是神,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父母需要更多的被支持和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