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在复习历史,背诵太平天国历史意义,突然想到,天平天国起义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也许只要有初中历史文化水平,都会肯定的回答,肯定是历史的进步啊,农民起义,反抗腐朽的封建统治,这还有疑问么?
这里可以再追问一句,农民起义就一定是进步么?
农民起义一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反抗意识的觉醒,为建立新政权奠定了群众基础。尤其是新中国的建立,农民阶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因此就对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一概而论,都使用积极肯定的态度。
比如朱元璋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封建统治,最后在社会制度文化方面并没有什么进步,反而是建立起来封建社会集权巅峰的明朝。
看孩子的历史课本,太平天国这一课,在讲解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部分,在肯定了太平天国正面积极性的一面,也提到了在天平天国后期内部腐败,党争伐异,不再是一股脑的肯定(也许是我记错了,在我上学时候课表里面也许表述差不多)。总的来说,还是正面肯定占主要方面。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读了一些有关那段历史的书籍资料,总体感觉是,无论从社会制度意义来说,还是从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实在是找不到太多的进步积极的方面。
一个落魄不得志的秀才,无意中了解了一点儿基督教的交易,自己“改良”了一番,除了信奉有所不同,和之前明朝热闹一时的白莲教没有什么不同。
太平天国的功绩,看完资料最主要的,是动摇了清朝的根基,为之后的历史变革提供了条件。经此一役,清朝元气大伤,孱弱的军事力量一览无余,最后靠着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还有国外军事力量,才堪堪剿灭,不过也是油尽灯枯。
起义的阶层和形式不是最重要的,看的是意识形态的进步,新中国从农村根据地起步,到建立新政权,发展到如今世界顶尖,不是因为是农民起义或者农民阶层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的进步。
还有就是王安石变法了。历史课本里面对王安石变法都是大加推崇,最后的失败原因都归咎于司马光守旧一派的抵制反扑。按照课本的讲解,王安石就是正义的一方,司马光就是反派的角色定位,于是小时候从《司马光砸缸》故事里面聪明勇敢的司马光,就成了荼毒新法的恶臣,使得北宋失去了变法革新的机会,导致北宋积弱难反,最终导致靖康一难被灭。
也是从读《苏轼传》里面,有着大量的篇幅来讲影响力苏轼一生的王安石,特别是新法的推行,因为苏轼的反对,王安石视苏轼为一生之敌,在政治上迫害贬职。书中对王安石其人以及新法,大都是持反对的态度。王安石政治上为了新法能够推行,重用佞臣,并且最后还波及自身。而新法的推行,并不想我们所想的,给老百姓带来生活的改善,经济的增长,反而是因为新法,特别是青苗法,导致大量负债,背井离乡。
在另外一本书中,也有提到了王安石变法,对新法,特别也是青苗法,也是更多的质疑态度。也许初衷是好的,或许是与实际相差太多,或者是新法太过超前当时社会制度和经济程度,最终是失败的。而司马光等人反对,不是因循守旧,不敢妄动祖宗之法,更多的是看到了新法的种种弊端,推行之后的问题严重性。
我看现在的很多历史课本里面,总体的方向就是农民起义、变法改革就是先进,要值得肯定的,从各种角度找到肯定积极的一面,着大量篇幅去阐述,消极反面的一面,则只字不提或者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这种单一的历史价值观,对孩子的历史学习影响太大了。辩证思维的教育,最后成了单维的价值观的推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