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希望最美

希望最美

作者: 四六时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13:32 被阅读0次

    体制,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一开始,人们抗拒它,

    后来慢慢习惯它,

    到最后,离不开它

    你有想过,你现在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出活脱脱的《监狱风云》吗?

    《肖申克的救赎》是当代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经典之作,它讲述了一个杰出的银行家被诬蔑入狱后绽放出自由的光芒,展开一场为期半生的救赎之旅。

    书中的故事跨越了足足三十年的时光,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辉煌,最具有价值的一段时光,那是我们实现自我,享受世界的一段美好时光。

    在人生的前半段,我们往往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从小学到中学,再从中学到大学,所有的一切大同小异仿佛便是为了日后的无限可能作出基础。那时候,我们会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期盼着梦想的人生。

    然而长大以后我们却再也没有跳出体制、离开平台的勇气。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会赢得当代影坛不可缺少的经典之作的荣耀,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刻画出了安迪这位主角。他渴望自由,他向往未来,他热爱生活,他拥有寻常人最渴望的优点,他成为了我们梦想中自己的化身……

    下面,我们看看安迪是怎么在残酷、麻木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自由的。

    一、只有化身上帝,才能操控人生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美好人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我想,大概就是三五知己偶尔闲聚,一个简单的家庭与柴米油盐,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有,在固定的假期里四处游玩,看一看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是建立在稳定之上的,根据马斯洛理论所言,没有温饱的基础,一切免谈。所以,当所谓的“稳定”被打破时,我们的人生就此陷入绝境……

    身为当代杰出的银行家,安迪拥有了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一次夜不归宿,使他稳定的生活从此被打破。

    由于妻子出轨,怒不可歇的安迪带着手枪与啤酒来到了现场,萌生了枪杀妻子与其情夫的念头。然而,善良、理智的安迪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不巧的是,当晚他的妻子与情夫确确实实被枪杀,这样一来,最大的嫌疑自然落在了安迪的身上。

    更不幸的是,安迪遇到了一个急需“创收”来竞选议员的法官以及身边麻木的证人:便利店店员在作证时,肯定安迪在“作案”前几个小时曾经在便利店购买了擦碗布,以方便作案时为手枪消音。而安迪则在辩护中表示,由于当时烂醉如泥,自己并不记得有买过擦碗布,但同时亦不记得自己没有买过擦碗布。

    在草率的审判以及安迪无所谓的辩护下,他被世界贴上“冷血杀手”的标签,并且送进了肖申克监狱。

    被诬蔑入狱的安迪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肖申克监狱中,每一个人都在压迫下扭曲了价值观,扭曲了人生观,甚至扭曲了性取向。

    监狱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称王称帝,却在他人的世界里卑躬屈膝:

    牢房里的老大哥以欺凌小弟为乐趣,却不得不在狱警面前点头哈腰;

    狱警能够左右牢房里每一位罪犯的生活质量,但在狱长面前不过是一粒尘埃;

    狱长是整座监狱的上帝,却不得不屈服与官员的淫威之下……

    在肖申克监狱,每一个人都遵守着这样的游戏规则,在高强度的压迫下施展着淫威,监狱里的老大哥将目标定在那些年轻、幼嫩的新犯人身上,而安迪这个从小过着上层生活的银行家自然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如此说过,如果说十八层地狱是世间最可怕的地方,那么它的原型一定是出自于监狱。

    是的,众所周知,监狱是暴力以及性侵犯的高发地区,而安迪在初进监狱之时同样受尽了凌辱。然而,他并没有低头,因为他知道面对强权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断抵抗,直到筋疲力尽;一是从一开始就认输,忍受无穷无尽的凌辱。

    明显,安迪选择了前者……

    在刚进监狱的这段时间里,被人揍成半死和把人揍成半死是安迪的日常状态,但这一切并不碍于安迪开始他那传奇的救赎之旅。

    在恶势力底下挣扎的安迪找到了瑞德买了一把锤子。在闲余的午夜,安迪利用锤子对操场上的小石子进行雕刻,将原来蒙上灰尘的石英、云母等小石头进行艺术加工。除此之外,安迪还向瑞德买了若干磨石布与大幅海报,为救赎的结局奠定了基础。

    这一举动,也许在肖申克里是史无前例的,毕竟在无穷无尽的监狱生活中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而安迪正是这么一个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永不言败,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悠然自得,他是自己生活中的上帝,因此他从来不曾想过放弃自己……

    二、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跟热爱生活的人交朋友?

    ——因为热爱生活的人方才懂得将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面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安迪得知狱长面临着债务问题时,他冒着被从屋顶扔下的风险给狱长提供了避税的对策。面对残暴强权,安迪镇静自若,将脑海中已经酝酿多遍的方案如数家珍,丝毫不被狱长的残暴气场所影响。

    安迪的悠然自得仿佛一阵清风,将每个人内心沾着血迹的灰尘悉数吹去,狱长也不例外。狱长并没有一如既往地采取残暴的手段,而是接纳了安迪的建议,并为此付出了对囚犯而言极其珍贵的代价——二十分钟的自由以及啤酒。

    在现实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尽快融入团体之中,成为团体的一员。渐渐地,我们对于生活独一无二的见解逐渐被团体磨平,泯然众人。而安迪则将内心永远向往的自由化作一缕光芒,照进了团体之中,为肖申克体制内的伙伴带来了全新的或是隐藏内心已久的自由体验。

    于是一九五〇年,我们这一伙负责翻修屋顶的囚犯,在工作结束前一天的早上十点钟,排排坐在屋顶上喝着啤酒,啤酒是由肖申克监狱有史以来最严苛的狱卒所供应的。啤酒是温的,不过仍然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滋味最棒的啤酒。我们坐在那儿喝啤酒,感觉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肩膀上,我们喝了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让我们感到自己又像个自由人,好像在自家屋顶上铺沥青、喝啤酒。

    而安迪为伙伴们带来的光芒更不止这些。为了让囚犯能够有更好的阅读空间,安迪以替狱长避税以及投资作为代价,换取一个三间牢房大的图书馆,让更多的囚犯能够在那学习更多技能,考取高中同水平学历,为日后假释作好准备。

    凭借着强硬的理财基础以及商业触觉,安迪很快便成为了历届监狱长的左右手。新一任诺顿甚至要求安迪以专业的技能为他贩卖毒品的酬劳洗白。随着图书馆里的书籍越发完善,装进诺顿口袋的钱亦越发增多。

    安迪在诺顿的照顾下,成为了肖申克监狱中特别的存在。他拥有独立的囚室、偌大的图书馆,他在狱中的权威足以比得上狱警,短短的时间里,安迪完成了无数在役数十年的老大哥都无法触及的逆袭。

    在1962年之前,安迪始终稳据着这特殊的地位,以一己之力将整个肖申克打造成为了他眼中应有的样子,将更多的囚犯通往这条自由的道路。

    因为像我们这种人,我们知道在超凡入圣与无恶不作之间还有第之种抉择,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因此你会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两害相权取其轻,尽力将善意放在面前。

    这就是热爱生命、向往自由应有的样子,安迪用一只手洗涤另一只手所带来的罪孽,以替典狱长逃税、洗钱作为代价,硬生生将这片浑浊的空间开辟出一道光明……

    三、最好的希望与最坏的打算

    当你一手搭建的世界崩塌了以后,也许你应该去寻找另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1962年,小偷汤米的到来打破了安迪与监狱的平衡……作为安迪的粉丝,汤米无意间得知了安迪的过去。巧合的是,汤米曾经的“狱友”亲口向他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杀害安迪妻子与情夫的是一名暴躁敏感的小偷。

    得知真相的安迪仿佛看到了自由的曙光,仿佛下一刻他便要离开这个压迫昏暗的牢房。他找到典狱长诺顿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然而诺顿的反应则让他大失所望。作为诺顿的左右手以及监狱里最廉价的脑力劳动者,安迪提出翻案的要求被诺顿一口拒绝,诺顿硬生生地将安迪的未来安置于肖申克的牢房之中。

    诺顿所为并非毫无道理,除了安迪能够为诺顿的灰色收入带来帮助之外,重要的是安迪对于诺顿的所作所为了解得一清二楚。当一个人涉及到体制的核心内容时,他的生活也许就注定与体制一同没落。

    虽然,安迪再三强调自己并不会将诺顿的秘密公之于世,但在这个利益为上的社会氛围下,口头承诺又是那么的无力。面对诺顿无情的拒绝,一向冷静理智的安迪终于爆发了怒火。与体制对抗的结果自然是安迪败下阵来。

    诺顿将安迪弃置于幽禁室内,为了将事实抹去,他甚至将汤米调到了另一个远在他方的监狱里,使汤米与安迪两人不再有相见之日。在电影中,诺顿甚至利用职权,将汤米残杀,目的便是为了掩盖过去那不能公开的事实。

    二十天的幽禁让安迪认清了事实的真相,体制内的自由虽然能够给予他在群体中无上的威望,但这跟真正的自由相比却又是渺小得如尘埃一般。

    在最后一丝希望幻灭之后,安迪仿佛变了另外一个人,当诺顿误以为安迪将妥协于体制中时,安迪则开辟了另一道通往希望的道路,开始了最后的救赎。

    四、阳光洒肩头,重塑自由身

    安迪离开了,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安迪花了20年的时间证明了瑞德是错误的——即使花掉600年时间,那把铁锤都无法成功开拓出一条完整的隧道。当诺顿扯掉安迪房间里的大幅海报时,那深不见底的窟窿宣布了制度的打破。当翻案平反的希望被诺顿一手破灭时,安迪实现了最后的救赎。他在恶臭肮脏的下水道里爬行了500码,将这个昏庸的体制抛到了身后。

    在他看来,体制的糜烂相比起粪便更加难以忍受。

    诺顿在安迪离开后亦主动离开了监狱,他像是一匹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在隐隐若现的嘲笑声中黯然离场——如果他因为贪污洗钱的事被抓回肖申克监狱的话,那么他根本无法在里头活5个小时……

    电影中,诺顿畏罪自杀,相比起小说而言,他的结局更加悲惨。同时这也更好地反映出了当一个被体制化的人背叛的体制的严重后果……

    离开肖申克的人有许多,但能够成功活下来的也许真的屈指可数,年迈的图书馆管理员布鲁斯正是因为离开了肖申克而走向死亡。

    在这里,笔者需要对书中的一位小配角累赘一番:五十年的监狱生活让波尔(电影中叫布鲁斯)再也离不开肖申克监狱,当他得知自己要离开了这个生活大半辈子的监狱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竟然把刀子指向伙伴,希望能够因此留在监狱。

    离开以后的他再也不是监狱里的图书馆管理员,甚至连一张借书卡也无法办理,他需要面临着完全陌生的世界,或是在不属于他的世界里死去……

    正如被假释的瑞德没有收到命令则不能小便一样,肖申克里的每一个人都已经被体制同化,离开了体制便无法生存。

    因此,安迪的成功救赎并非偶然,能够使他重获新生的正正是他那充满希望、不依附于体制的内心。安迪始终没有放弃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以20年的坚持完结了这场噩梦。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安迪已经早早做好了准备,去到那个没有记忆的齐华坦尼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书的最后,安迪给瑞德留了一封信,他告诉瑞德,希望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东西从不凋零。

    当阳光洒落在安迪身上的时候,他成功完成了救赎,以自由之身迈向了全新的生活……

    五、后记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亦或是影视作品而言,《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当代最为经典的作品。笔者反复拜读数遍,每每翻阅总有数分无奈、数分冲动欲破胸而出,唯有落笔记录,以解如鲠在喉之苦,叹奈何笔者水平有限,洋洋数千字难以说出个所以然。

    于我愚见,肖申克监狱正是现实社会的浓缩版,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安稳抛却了初衷,削尖了头往人群中挤,为的不过是一份看似平稳,实属在无时无刻侵蚀着你的人生的体制。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跟团队格格不入;也许,我们所爱的事物完全不被他人理解,没关系,人生的路并非单一的平坦大道,走在人烟稀少的山路中难道不另有一番乐趣吗?

    如果,有一天当你回看来时路一片茫然,那么,请勇于跳出这个让你厌恶的圈子;

    如果,有一天身边的环境欺压您的梦想,那么,请咬牙坚持,直到梦想发光的那天;

    如果,有一天体制将要侵蚀你的灵魂,那么,请往前一步把噩梦抛离。

    毕竟如今我们正风华,难道要让希望与自由只存在于屏幕之中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希望最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wk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