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每天忙来忙去,时时也要擦擦桌子,拖拖地。
擦桌子就是擦桌子,拖地就是拖地,之前的时候哪有想过这里还有学问?
想在自己年轻时,桌子只擦表面、平时用的到的地方,其余的地方,觉得用不到,就不理会。
任其灰尘满布、厚积,甚至和桌子进行深入交流侵入漆面而不知。
桌面上的尘土因为常常拂拭所以很容易清除,也不会觉得清除时有何不妥。
但是那些落在犄角旮旯,桌缝桌腿上的灰尘却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与之长期共存,也可以没有任何不妥之感。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对同一种事物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觉着反正不碍事(其实只是不碍自己那时的眼罢了),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
直接看不见,那里脏呀,都挺干净的?
唉,擦了还是要弄脏,不擦了吧?
太费事了,还要弯腰,还要跪下来,还要~
这犄角旮旯的,哪能够得着,算了吧~
差不多就行,又没有人在意?
真的是这样?真的不是这样?
那个时候,自己不知道把自己看得太重,所以变轻了却不知道。
那个时候,自己不知道把自己看得太高,所以变矮了却不知道。
那个时候,自己不知道把自己看得太俊,所以变丑了也不知道。
是什么使得我们自己连自己的办公桌、办公椅、周边都不能打扫干净?
这除尘真的只是在除掉空中不断散落下来的灰尘吗?
突然发现原来除尘也是一种心境,境界不同,级别也不同,收获大不同。
这不就是和除心上蒙尘是一个原理吗?
这不是和做事之心是同样的吗?
除尘时是什么样的心,除心尘时就是什么样的心,做事时也是什么样的心。
心亮了,周围的环境看得清了,原来看不见的犄角旮旯里的灰尘也看得见了,能够去爬进去清除掉。原来只能看到心上明面的自私、懈怠、傲慢、嫉妒、愤懑、吝啬、浮躁,现在还能看到藏在心之犄角旮旯的自私、懈怠、傲慢、嫉妒、愤懑、吝啬、浮躁了。
想清除掉它首先得知道它在哪,如果都不知道在哪又怎么能知道该怎么清除掉?这又不正是对应了做事的心?
这些犄角旮旯里的污垢都看得见了,那么事情自然也看的见了。真好!
先生说道无精粗,这灰尘这事又何尝不是也没有什么精粗。它们无论我们当下看得见亦或看不见,都一直在那里静静地默默地待着,只等到有一天发现了它,才明白原来它一直在那里。
以事道之心除心尘,以除心尘之心事道。事道忠,则心得以纯;除心尘诚,则道得以明。
然后或许有好事成也说不定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