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在布满巴黎大街的画家中,有高更,毕沙罗,塞尚,雷诺阿,劳特累克等许多才华横溢的同道中人。我却欣赏有着雅痞气质的马奈。
作为一个富二代的马奈,他居然跑去搞艺术了,实在让父母很头痛。面对父母的不理解,他甚至跑去当过水手。海洋上漂泊的生活让他更加懂得了自由的珍贵。
那时候巴黎沙龙里面盛行的“审美标准很绝对化。”巴黎整体美术圈子对古希腊美的推崇,达到了一种绝对化的尊崇。在整体环境被王权的打压下,人们更加喜欢那些神话故事和昂贵的订制肖像画。
这让马奈着实郁闷不已。也许是优越的家底让马奈不愁吃穿,不用像其他画家那样为了迎合市场和客户就委屈自己。也许是从小到大在资产阶级的环境里长大,骨子里就有种天然对抗体制和权威的勇气。
而马奈的《奥林匹亚》和《森林舞会》,则是让所有人既愤怒又充满争议的作品。32岁马奈在巴黎画坛凭借这张画成名了。他却充满了惆怅,连拿破仑三世都大骂:“这画怎么可以这么淫乱。”众人的非议让马奈是非常失落的。因为大家以前看到的裸女都是非常神圣的维纳斯或者宗教的圣女,庄严肃穆。
马奈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时代前沿,他用着自己的方式,对自己所看见的人与物,表达着一种关怀。
马奈是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男人,他勇于在艺术上进行一些伟大的变革,他的画面中,充满了批判与赞美。
他画中的人物时而目光涣散,时而炯炯有神。都是那么的鲜活。
马奈总是画着巴黎酒吧的女郎,喝的烂醉的绅士们,在红磨坊里跳舞的舞女们。
褪去铅华之后这些生活在夜巴黎中的人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啊。
他从技法的独立性(从传统的三角构图转向平面化构图),女性人物的对立(不再表现神话人物,而表现真实的女性。),提倡男女平等(甚至马奈还提倡“女权主义”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世俗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否定。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观众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不再是传统的“看”,而更多的是带着思考的“观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34fe73259b1b16bb.jpeg)
最中间拿着扇子坐着的是同时期著名的名媛女画家莫里索,她经常给马奈当模特,暗恋马奈已久。可惜最后“向来情深,奈何缘浅”,最终她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心里估计也挺失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fd80b18f7a62eabf.jpeg)
引发巨大争议的《草地上午餐》。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ff4064ecf700e2d1.jpg)
《酒吧女招待》画于1882年,是马奈的最后一幅作品。
他描绘了一个在巴黎很流行的场面。酒吧女郎面向着顾客们,周边有许多的物品显得繁复,而酒吧女郎的目光却是那么的涣散而梦幻,仿佛在若有所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e1c5608ff9914e43.jpg)
(从酒吧女郎胸前佩戴的花饰可推测她是性工作者。)
马奈在利用镜像原理,把酒吧女郎眼前的情景呈现给了画外的观者。马奈故意放弃了正确的镜像单点透视,把镜子中的人像设置成更斜一些的位置了,按照正确透视来说,黑衣男士不应该出现在画面的右方,镜中的黑衣男士正和酒吧女郎交谈,当然也有人推测酒吧女郎是性工作者,或者男士正在询问她的价格。镜子中映射出来的人们在灯红酒绿中买醉谈笑,似乎夜巴黎就该这样度过,充满了朦胧的幻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936db3313f0bf51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5255/ffee5b47e575c161.jpg)
原图为1.3m*0.9m的《吹笛少年》,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画作。
底色却是浅灰土黄色,画的很薄,可以看出画好了经过打磨并且罩染过。
马奈在色彩上应用单纯的黑、白、黄的大色块来表现,手和脸运用粉色。整个画面的背景画的非常协调。
轻松的用笔,特别是少年的裤子的黑色边缘线,经过背景色和裤子颜色之间的挤压显得层次很丰富。
竖用笔,半柔和的娴接笔法,地面面貌一新的采用横用笔。
黑衣用色用笔肯定果断,色层中厚,包括上衣,帽子,以及男孩的皮鞋。白色写意,强调笔势与笔法,笔速适中,放中求敛,柔畅相合。
整体很多地方基本都是平涂,然后用大笔沾暗色抹出暗部,但却一点都不单调乏味。
男孩握着短笛的手势结构准确,整体形态自然。
这就是一幅上等的肖像油画作品的特点。构图,用色,用笔达到一个最佳和谐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