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8-17

2023-08-17

作者: 双髻山府正堂 | 来源:发表于2023-08-16 10:36 被阅读0次

    【解析】 本题更多的是一道考查古文功底的题。A项中“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载于《幼学琼林•诉狱篇》的首句,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观念。该句话曾在2007年论述题部分出现过,注意历年真题的考生,本题A项选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B项“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意为“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虽然该句话强调了兄弟之间要“轻财”和“隐忍”,从而达到“不生怨”“忿自泯”的目的,但是也体现出来“息争”“止诉”的法律观念。

            C项“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本句来源于《增广贤文》,该书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书中把社会诸多方面的现实现象高度概括陈列。首先,试题后面一句“盗”后漏了一个“贼”字,正确表述为“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该句意思是,生活富裕了人们才会讲究尊卑、行为举止得体、通晓事理,生活贫困则容易使人产生贪念占据他人财物(而不顾礼义),说明的是物质生活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表面上看没有明显地反映当时的法律观念,它只是告诉别人,生活富足与否对人们行为思想的制约和影响,但当时的法律观念其实就是礼义观念,“礼”即为“法”。从这个角度说,C项表述也是对古代法律观念的一个表述。

            D项“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宣扬女子的三从四德,表述的是礼的问题,但古代礼法是结合的,所以三从四德既是“礼”,也为“法则”。D为正确选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8-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mk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