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觉得,想多了话背后的小心思,自己的话就越来越少,生活中许多没必要的针锋相对都变成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包括听别人说话,他在说这些话背后在想什么,有时候也会在脑海里呼之欲出。
打个比方。
有一个人疯狂在他朋友面前吐槽另外一个人如何如何不好。你仔细听。这里面大约有的就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对方年纪那么大都能找到小狼狗的男友。“嫉妒”对方不仅身材好,挑男人的眼光还高。“恨”对方明明以前跟自己那么要好,结果全部是自己的错觉......
认知是一种沟通工具,可以将我们相互表达的东西通过大家都认识的事物关联,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但是认知又是个坏东西。我们一旦不留心,就会被“规则”绑定。
比如:他怎么喜欢听屎尿屁的黄色笑话啊,多俗。
倘若当你知道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免不了黄色笑话逗观众博眼球,是不是会觉得,其实高雅不该是自命清高呢?
比如:他的小说怎么描写男女主滚床单呢?一点都不纯洁啊。
倘若你看《黄金时代》,可免不了跟着小波在书中用云雨讨论女主不是破鞋的问题。
我们被筑进了高墙,试图把自己架在道德制高点对周围指指点点。
别忘了,我们也只是普通人的一员,说着普通话,做着普通事,谁也没有比谁高尚。
如果有,那一定对“高尚”的认知有了错误的判断。
正如,我说的也只是一种认知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