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聊三国119
秋风五丈原9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蜀汉第一次北伐,以马谡被斩,诸葛亮自贬三级而结束。
此时毕竟天下三分,蜀汉与东吴结盟。在蜀汉大举北伐的时候,东吴也不能在旁边看着,为了联盟也得弄出一点儿动静,成与不成的单说,至少面上好看。
东吴确实有了行动,只不过一开始动静很小。因为一个人,断发明志,让历史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成就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一个成了背景板人物。
曹休,字文烈。是明帝时期四个顾命大臣之一,一直在扬州屯兵驻扎,防备东吴的进犯。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临终遗诏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明帝曹叡。
明帝曹叡即位后,进封曹休为长平侯,迁大司马,仍然负责对孙吴的攻防战事。
太和二年(228年),明帝依曹休之策,兵分二路伐吴。一路由司马懿率领,自汉水而下,向江陵,一路由曹休率领,兵向寻阳及皖。
曹休为诈降所诱,孤军深入,被陆逊统帅的吴军在夹石击败,损兵万余、车乘万余辆,幸为接应的贾逵援助,得以退守石亭,当年九月病死于石亭。归葬于洛阳。
《三国志》魏书中,曹休是有传的人物。
曹休跟随曹操时,在下辨扬威败吴兰退张飞。在曹丕时期,曹丕三路大军伐吴,曹休带领东线军队,是唯一取胜的军队。
曹休之所以成为背景板,就是因为曹休中了周舫的诈降计。
周鲂,任东吴鄱阳太守,派人密言七事、诈降曹休,诱其率军接应。
在皖城时,曹休有些怀疑周鲂,周鲂大哭之下用剑割发掷于地,才得到曹休信任。但是贾逵告诉曹休,周鲂断发为誓,是学要离断臂,刺杀庆忌。
曹休不相信周鲂是诈降,结果中了东吴的埋伏,被陆逊等大败。要不是贾逵接应曹休,曹魏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石亭之战,曹休大败,使曹魏的军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曹魏再也没有能力进犯东吴了。
不能说曹休立功心切,轻信了周鲂。而是在古代孝是为官的基本。举孝廉就是如此,不守孝道的人是不能做官的。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割去头发,等于是伤害了父母,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曹操也曾割发代首,取信与人。周鲂割发明志,也是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这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也是现代人丢失的东西。
曹休失败不久就病死了,其实也是接受不了这种触及底线的做法。曹休是至孝之人,也是曹休的弱点,被周鲂针对这个弱点,失败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说,慈不掌兵,因为,失败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无信之人,何以立足。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是短视的,这不光影响自己,还会影响自己的子孙后代。
2024年07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