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课堂总结的标题,都是课后自我状态的一个总结。
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教练心理学,之所以有兴趣,一是因为之前有考取过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学有大概的了解,希望在已有的知识架构上能更多地与教练技术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催化。二是因为朋友的关系,对精神分析了解得相对较多。因此也常常拿自己作为案例来分析自己,在更了解精分的基础之上,我也开始明显感受到无力和痛苦。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精神只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我把所有事件的心理分析均归因为精神分析,就好像一条深黑的隧道将我带得越来越远……前方没有黎明,回头不识归途。那种无力与撕扯,让内心几近崩溃,因为我找不到出路了!
M5来得正是时候。课堂之初,当吴导问大家是否参加过心理学习时,我回答:有。“什么感觉”?“非常无力”!“这三天的课程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简单的课堂对白让我对三天的课程更加期待,似乎看到一线希望和曙光,黎明就在前方。
一、理论架构体系(导图呈现)
心理学框架二:心理学与教练技术的联系
定义:教练技术是集所有心理学一体的综合心理学,针对心理健康人群,以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感为目标,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在人性上的优势(相信对方有无限的资源、有改变的能力、看人之大),在积极正向的方面让对方看到盲点、干扰及无限可能,在充分尊重被教练者的基础之上,让其有绝对的权利自由选择有益或无益的生活风格。
技术运用一:在CDCA的四个环节中,提问方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联系:人本主义(无条件积极关注)
2:发现:认知,区分不合理信念(倾听、反馈、区分)
3:选择:存在主义(有选择的自由)
4:行动:行为主义(行动改变意识、认知)
技术运用二:在时间线方面
1:过去:精神分析
2:现在:行为主义
3:将来:人本主义、认知行为治疗、存在主义
三:我的收获与感受
从理论上来讲,我犯了一个典型的认知行为中的不合理信念---过度化概括。以为精神分析一家独大,囊括大部分心理学。其实各个流派都有其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如果有十全十美的学术流派,相信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的科学不至于到现在已发展有180多个分支,这些新兴的分支均是不断修正完善的体现,每个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都为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人类历史演进快速而复杂,社会也在经历前后未有的变化,只有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调整、注入新的适合当时的理念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也要因时、因地、因情集各家优势为一身,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才能真正吸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九型人格,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质一说,我们的目的不是成为某一个型号,而是了解各号的特质,加宽我们的容纳度,调整我们的视角纬度。在第10型号性格的目标下,不断持续前进而已。
从自我感受上来讲,三天下来,身心瞬间通畅了许多。有更多的理论支撑,有更中立的态度看待各种心理学流派,在剖析自己的道理上又更全面、更通透了一些。一直有困扰我的那些种种,仅仅都是过去,回望过去但是回不到过去。 我们的人生就像教练一样,要有方向性的前进,当然,我们也有选择前进和止步的自由。而我,选择前者。
卸下,前行。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写到这里,忽然有种幸福的感觉,当阳光照进心里,世界不再是黑白。用前天看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作为结尾,方小晓读罢完见清父亲的信,屏幕瞬间温暖起来,由黑白转向彩色,一束暖阳照射到每一个角落……也许一切都已释然,那一刻,才开始成为真正的自己,开始爱自己。
阳光照进心里,让人无所畏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