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驿路奇奇
引子
孩子的童年里怎么能少了故事的和动画片的陪伴?那些五彩斑斓的卡通形象,承载着多少孩子儿时的梦。在脱胎于现实又天马行空的情节中,你总能发掘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独特打开方式。
比如:火车在现实中代表旅行,随着铁轨延伸,小小少年的心也随之奔向远方。如果那火车上,另外加了表情和性格,那就更是神奇般的存在,拓展无限想象。小火车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探寻之路。
托马斯小火车是谁?它是怎么诞生的?
托马斯的形象诞生于70多年前。相传,它的故事,是一位牧师爸爸,在自己的孩子身患荨麻疹卧病在床的时候,为了排解孩子的病痛与寂寞,创作的故事。
小火车托马斯是牧师爸爸按照自己童年最喜欢的蒸汽火车的形象,雕刻而成的。儿子生病期间,爸爸他用这只小火车给儿子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孩子病好后,小火车的故事就成为了父子俩之间交流的方式,延续下来。
由这辆小火车延伸出的各种故事经久不衰,被改编成动画片、舞台剧,翻译成多种语言的书籍等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今天我们之所以仍旧还在讲托马斯,并非因为现在的故事不够多,不够丰富,而是这辆小火车发自心底的善良、热情、勇气等等品质值得孩子们传颂一生。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故事,孩子愿意反复阅读?
首先,最要紧的当然是故事本身感人。
今天我们分享的托马斯系列书籍是中英双语绘本,其中有两个故事让人印象格外深刻,一个叫《动物无处不在》,另一个叫《托马斯和鲨鱼》,看似不同,都展现了托马斯乐于助人的精神。
《动物无处不在》的原点是托马斯和它的朋友詹姆士面对梦想的不同态度。
托马斯看到马戏团表演,畅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詹姆士对它的想法则有嘲笑意味,它认为马戏团里不可能有小火车。
然而意外发生了,马戏团的猴子偷走了管理员的钥匙,表演的动物们被放出笼子,整个剧场陷入了混乱。托马斯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仗义出手帮忙找到了逃走的动物们。
一切又回归了正轨,马戏团如常表演,动物们和小丑都对托马斯表示感谢,猴子送了它一顶傻里傻气的帽子,而小丑则给了他一个道具鼻子。它的朋友詹姆士则欣然承认:你是一个马戏团小火车。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饱含深意。实际上,此处省略了名副其实,托马斯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获得了马戏团上下的认可,甚至可以说是欢呼,当然有资格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如果家长沿着这条线继续深入引导孩子,会是一个很棒的激励瞬间,我们要告诉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因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坚持到底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灿烂千阳。
《托马斯和鲨鱼》则以看似普通的运输情节发端,前半段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赛尔缇运送的鲨鱼车厢身上,后半段则因一个意外碰撞,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鲨鱼车厢的脱轨虽然引发了事故,却也让唯一没能在此前见到鲨鱼的托马斯有机会见到了鲨鱼,并最终得以解救鲨鱼,并将其顺利运送到指定地点。
朋友们称托马斯是英雄,实际上这次解救的成功是勇气和谋略的双赢。规划路线跑在了鲨鱼车厢前面,并用自己车上的面粉阻止了脱轨失控的车厢,让它停下来,是关键的一步。
当孩子在此处发出疑问时,我们刚好可以说:
时势造英雄,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托马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都是因为它平日里喜欢积极思考、善于学习的结果。
很多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托马斯自身的优势是身体常常在路上,那么灵魂自然要靠自己多多修炼。
其次,画面的代入感要强。
在《动物无处不在》中,猴子偷钥匙是因为管理员帮小女孩清理冰淇淋,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猴子是趁其不备,偷走的钥匙,年纪小的孩子即使看不出来帮忙清理这一幕,依旧能从画面中读出大意。
这就是会讲故事的画面的妙处,既清晰明了,又培养了孩子观察力。
此后,因为动物丢失小丑跑出帐篷,书中将其状态描绘为沮丧。即便孩子没有学过沮丧这样的高级词汇,也能从画面中读出其神情中的难过,并不影响内容理解。
在寻找动物过程中,分散在各处的动物,用自己的方式依旧从事着类似杂技的活动,特别是猴子,连端盘子都像是在炫技一般。对于孩子来说,或许看不到这一层,然而在其感知趣味性的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其做这方面的思考。进而然令其慢慢懂得,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是深入骨髓不容轻易改变的特质。
画面感的故事性表现在《托马斯和鲨鱼》这个故事中,则主要是小火车们神态的变化。从鲨鱼车厢不慎脱钩的那一刻开始,在铁轨、山上山下一幕幕惊险的情节中,它们试图做些什么,却常常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其一步步脱离控制。
同样是小火车,除了形状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就是在神态上,这代表着小火车们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它们遇事时的状态,由此,托马斯相对淡定从容的形象在没对比中凸显出来。
再次,要有寓教于乐的作用。
优质的绘本不仅仅是通过故事讲道理,给人以启发,还应具备知识性和娱乐性,让孩子在提升情商的同时,也能在阅读和游戏中学会一些基础知识。
这个系列的“托马斯”作为双语绘本,自然少不了英语的加入,年纪小的孩子学会整句的可能存在困难。常用的词汇却可以激发起学习兴趣,在一遍遍的亲子共读中,不知不觉熟悉掌握。
比如:动物名称、运送物品的名称这类的名词,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渗透。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贴心地总结了重点词汇,方便孩子和家长复习,另外,简单的句式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起来,比如:某物在哪儿,这种频繁使用的句子,孩子自己找玩具的时候就可以用到。
此外,为了方便回顾故事,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故事的结尾还贴心的设置了连线题,一方面建立主人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箭头和圆圈的颜色来进行匹配,无论那种方法,都能加深印象,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无论如何,在玩中学,学的过程也充满乐趣,一劳永逸。
将绘本利用到最大化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学一点故事思维。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全世界。
对于画面感强的故事而言,让孩子学会看图复述故事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一方面,能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复述过程中建立叙述的逻辑思维,特别是故事思维。
而故事思维是需要在讲述过程中一点一点慢慢训练而成的,比如起承转合,比如制造悬念。一方面,要通过讲述人的神态,语言表达和语气去表现,另一方面,试着让自己的语言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产生共鸣就显得很重要。
这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女孩子来说,先做好第一步,能够顺畅地根据画面讲述故事,已经不容易。但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有意识的去感知哪些词汇,哪些表述,哪些方式更容易让听众有代入感,是未来家长协助孩子和孩子有意识地自我训练的重中之重。
毕竟,人与人沟通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故事胜于喜欢听道理的,这样能够将理解中产生的成本不断降低。
因此,孩子如果能够学会很好的讲故事,在未来的沟通交流中也能占据一定的优势。假如每读一本书,每分享一个故事,都能反复训练复述,未来演讲和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势必水到渠成,能够不断优化和迭代,这也可以说是将绘本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
回到托马斯的故事本身,无论是故事情节,补充知识,还是延伸训练,都能让孩子更加深刻的了解,小火车人格化之后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归结起来,对爱与美的判定是没有国界的,任何故事的初衷都是为了净化心灵。希望每个孩子能在跟着小火车冒险的同时,学到更多受益一生的品质和技能。
网友评论